陳、蔡、莒三國多年來邊境衝突不斷,陳國在東,莒國在西,一條大同江自西向東,正好穿過陳莒兩國,東流入海,陳國王都正好在這下遊江邊。而陳國境內上遊兩邊盡是懸崖或泥灘,無城可守,連個江邊築城建寨的地方都沒有,當年莒國東征時,便是順著這大同江東下,直抵陳國王都,幸好陳國將士奮死保衛,而陳國大軍繞路進攻莒國,才得以不敗,不過這當年之痛至今日仍使陳國君臣上下猶記於心,於是這王都上遊築城防禦之事便一直是陳國頭等大事。於是打起了莒國下遊邊境瑁城的主意,隻要奪下此城,王都便有一險可守。於是這老仇新事一並作用下,陳國對莒國是多年攻伐不斷,連年下來,邊境是生靈塗炭。莒國本就是一弱國,兵不強馬不壯,自己又深處在這四戰之地,周邊國家本就是虎視眈眈的。所以莒國討好周邊各國,年年奉上貢品,以求幫助。這蔡國才出手相助,這蔡國邊境也有一部分是與陳國接壤,所以蔡莒兩國結成聯盟共抗陳國,才有了這三國對戰的局麵。
清晨白雲門
一輛雙架馬車停在白雲門前,車上下來一身配銅刀之人,叩門等待童子開門。
“在下莒國使者宋吉,求見白雲先生。”莒國宋喆行禮道。
“大人稍後”童子行禮後關門前去稟報。
片刻之後,大門再開,童子道:“大人請進,將佩戴兵器暫存於此後,請隨我來。”便引著宋喆進入白雲門。
白雲先生寢臥
白雲先生和呂星正在議事,童子通報莒國來人,便請了進來。
“在下莒國使者宋吉,拜見先生”宋吉見到白雲先生後,深深拘禮,顯得非常有禮貌。
“宋大人有禮了,請坐”白雲先生回禮後便請宋吉坐下。
童子奉上清水一碗。
“白雲門天下聞名,白雲先生更是名聲在外,今日得見先生,真是三生有幸。”宋吉奉承的說道。
“宋大人過獎了,宋大人今日前來何事?”
“聞白雲先生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想必先生應知此次莒蔡陳三國開戰,在下此次前來就是想請先生相助。”宋吉來前便有耳聞白雲門的實力,也不多說客套話,直截了當的開門見山就說出來這裏的原因。
“哦,這件事情....”白雲先生搖著羽扇看了一眼呂星。
“宋大人所言之事,本門的確有所耳聞,這三國開戰,我家先生也是憂心忡忡啊,不知宋大人要我家先生如何相助?”呂星見白雲先生看了一眼自己,便說道。
“白雲門謀略聞名天下,我家王上願出五百金,奉先生為我國軍師,以助我國戰勝陳國。”宋吉見白雲先生不說,而呂星答話,便知幾言幾語是說不動白雲先生的,不如直接給出條件,來的更實在些。
“莒國有蔡國相助,此戰未必會敗,何須我家先生相助?”呂星說道。
“若說這大同江水軍,我莒國自是不懼怕陳國,隻是陳國乃萬乘之國,且屯步兵就已十萬於邊境,近日聞陳國已收服海州及州來國,已無後顧之憂,而我國則四麵環敵,雖年年進貢各國以求和平,但這天下弱肉強食,不敗則以,隻要一敗,這莒國恐怕是要被他國瓜分殆盡了,屆時,我莒國上下數十萬臣民就成階下奴了,宋某再次懇請先生相救。”宋吉是越說越激動,動情處更是潸然淚下,說到後麵,直接起身向白雲先生行跪拜大禮。
“哎~宋大人莫激動,這是為何,快扶宋大人起來。”這一幕也是搞的白雲先生有些措手不及,誰料到這宋吉是如此感慨激昂之人,白雲先生連羽扇都忘記放下,舉著羽扇,指著宋吉對說著說道。這要是在平時是極不禮貌的行為,白雲先生是萬般不可能如此做的。
呂星也是被這一幕搞的有點懵,聽到白雲先生的話後,連忙起身去扶宋吉。
“先生,門外陳國使者求見。”此時童子在門外稟報道。
三人先是一愣,而後白雲先生立刻說道:“讓其稍等。”童子應諾走了。
“這陳國也來使者,宋大人先回館驛,日後再談此事,可否?”白雲先生說道。
“先生,前線戰事一觸即發,前日我王命我前來,囑咐萬分,等不得許久呀。”宋吉深知這陳國人定會像自己一樣,開高俸高官請白雲先生相助,若自己不在場,誰知這陳國人會花如何心思招攬白雲門?此次若自己不得白雲門相助,這陳國也休想,非攪黃了這事不可。宋吉像是打定了心意,回到位置,跪坐下,挺直腰,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樣繼續說道:“先生,這陳國既然來人,我宋某人倒是要見見,先生不必特令我回避。”
“這......”白雲先生見此情此景,從茶罐中取了一片茶葉,放入嘴中咀嚼幾下,搖了搖羽扇,繼續說道:“如此,既然宋大人此意堅決,那便留下。”而後望向呂星說道:“請陳國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