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那些結丹期以上的修士,全都穿著深青色的法衣,唯一不同就是,他們的法衣上不是純青色,而是擁有不同的暗紫色花紋圖形點綴。
並且每人的花紋都不一樣,好似都是按照各自的喜好特別訂製的,很明顯就能分辨出他們地位的特殊。
‘天淵殿’早就擺放好了,典禮所用物品,最顯眼的當屬那丈高丈寬的四方青銅大鼎,其上雕刻的上古神獸栩栩如生,四足上蜿蜒著四條遊龍。
青銅大鼎的正對麵,正好能看到‘天淵大殿’正麵供奉的祖師雕像,比之畫像更顯逼真和威勢,其身側刻著一段文字‘
東方,紫氣青天,神宇庇佑,映照天淵,掃閉晦氣。吾修道者,大道之正,摒棄間隙,斬妖除魔,上對天意,正義所向。守心潔慮,持修勤功,氣築晶丹,嬰離合乘,乃可飛仙……
這一段文字,寶寶似懂非懂,難明其全意,似指其一生,又似指其心願。又好似在指引門中所有弟子。寶寶心中久久難以平靜,不斷在心中默念這段留文。
陽光初現,紫氣東來之時,也正是開壇典禮之際,上萬名弟子按照境界的高低,從高到低依次排列在廣場之上,而寶寶十幾人卻是站在了距離青銅大鼎最近的位置,因為他們才是這次典禮的主角。
這時的天淵殿門前不多不少正好站立著九名高階大修士,他們的法衣同樣為深青色,同樣暗著不同紫色圖形,唯一不同於結丹期修士的就是,他們的法衣邊緣全都鑲有金邊,最中央的那位頭上攢一白玉發簪,以區別周身八人。
寶寶若是沒猜錯,他應當就是這仙門首腦級人物掌門是也。
隻見他帶領其餘八人,焚香祭拜祖師,然後又將燒香插入青銅大鼎之中,不一會青煙繚繞的香氣彌漫巨鼎四周,在光線的映照下,好一副仙家景象。
“修道者,皆有七階:一階神也,萬物無不能,至上境心。二階仙也,變化隨莫測,超脫凡人。三階能也,抬手移山海,凡塵自在。四階嬰也,元神遊四方,開門授業。五階丹也,登堂又入室,真與入門。六階氣也,初嚐術法威,後先天別。七階信也,凡人道德心,膜拜信仰。自居修道者,行走天地間,問道連心,萬物皆道,處處可修,潔身自律,經意自來,信奉天道,悔過凡身,無欲無求,自在大乘,授徒千萬,初始道心,無量功德,持之以恒,不爭不搶,無欲無魔,正道之本,不拜人皇,不欺眾生,以此為據,大道正身......”掌門在燒香完畢後,朗聲出一大段,流傳子上古時期的修真初始狀態,雖說過於理想,但也算是對先人的遵循。
緊接著他回身歸位,其身旁一位‘武律殿’的殿主,板著方臉上前兩步,鄭重其事的念讀門派念、願、戒律。
“諸位弟子,收心謹記,宗門念願戒律:
十二念‘一念天下無災,二念地無妖魔,三念風和日麗,四念白夜穩固,五念八卦隨心,六念十方太平,七念眾生溫飽,八念萬民安居,九念諸神庇佑,十念天道永存,十一念功德圓滿,十二念羽化成真。”
“十二願‘一願萬道明了,二願萬象更新,三願聖人無疆,四願靈植豐茂,五願天降甘露,六願霞光漫天,七願時刻無誤,八願相生相克,九願德孝人間,十願一界繁榮,十一願本我真身,十二願得道成仙。”
“十二戒‘一戒,聖仁心,不可殺生。二戒,持本性,不可飲酒。三戒,目鼻暢,不可血腥。四戒,體通透,不可魚肉。五戒,守陽身,不可性欲。六戒,耳清靜,不可傳訛。七戒,魔之初,不可貪財。八戒,精神爽,不可懶惰。九戒,謙卑態,不可妄語。十戒,道心穩,不可懈怠。十一戒,心不虛,不可偷盜。十二戒
,守護全,不可叛門。”
“已上新進靈徒童子,入道受持之,願念多詠頌,戒律守心間……”
‘武律殿’的殿主這一大段念、願、戒,也算是當今傳統仙門通用的心願,念想,和修者的戒律,字字斟酌,句句警惕。
短短一段話,即將自身的好壞,於萬事萬物的存在,全都包容其中,將修真的存在處在了相當超然的位置上。是在自詡不凡,是在體恤眾生,是在千萬年流傳之精髓,真是將道法自然,展現到了玲離盡致。
寶寶心道:“那願念還好說,可那十二戒,在座的整個仙門,又有幾人能做到?什麼不殺生!妖獸算不算生命?吃靈藥算不算?什麼戒飲酒,有幾個修士不喝酒?什麼不貪財?沒有靈石什麼都買不到,拿什麼修煉?拿什麼禦敵!什麼不說假話?在這人際關係複雜的宗門內,又有幾人敢說真話!什麼潔身自好不性欲?那雙修算不算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