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式宮廷自製甜品(1 / 1)

中式宮廷自製甜品

甜品的出現,總是意味著物質生活的富庶。

中國的甜品,必然發源自江南,而西方的甜品,則一定是歐美先行。中世紀歐洲的甜品,絕對隻能是貴族的專屬,因為在19世紀前的西方,糖還未被普及,麵粉也不是任何家庭都有足夠當飯後消遣的富餘數量。然而在中國不同,宮廷權貴們自然是吃燕窩、雪蛤,平民百姓卻也自行開發出一係列綠豆湯、銀耳湯之類物美價廉的甜品,大家彼此互不相幹,自得其樂。因此在吃這件事情上的執著,西方人是永遠比不過中國人的。

中國人的這種執著又是相當務實,中式的甜品永遠和養生息息相關。

據說糖水的鼻祖是神農,他老人家遍嚐百草後,於是用一些性平、味甘的水果和藥材燉熬三日,做了第一款養胃補氣、清熱解毒的甜湯出來,叫做百草靜心湯。原本江南一支的甜品還是沉迷了一陣子為了賣相而不惜舍棄實用性的,然而逐漸沒落,被專注於選料、隻用燉煮熬的港式甜品壓倒性取代。

無論是宮廷甜品還是民間甜品,品味起來都可以在舌尖品讀一段屬於它自己的故事。

清宮茯苓糕

原料:茯苓、蓮子、芡實、山藥、大米、糯米各適量。

製法:將茯苓、蓮子、芡實、山藥共磨成細粉,大米、糯米另磨粉。取藥粉3份,大米粉5份,糯米粉2粉,用水和成糕,放入籠內蒸熟,做成小餅。每日早、晚各食1~2個。

功效:健脾益腎,寧心安神,延年益壽。

說明:此為清宮食療秘方。茯苓《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說它“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是古代醫家常用的益壽藥。

現代研究證明,茯苓主要含茯苓聚糖、茯苓酸、卵磷脂等,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蓮子,《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 “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疾,久服,輕身耐老,不饑延年”。芡實,主治“濕痹,腰背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誌,令人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饑,耐老”。

八珍膏

原料:黨參60克,茯苓60克,白術30克,薏米、芡實、扁豆、蓮子、山藥各90克,白糖240克,白米粉適量。

製法:將以上原料共研細末,同白米粉蒸膏。每日服用2~3次,白開水送下,服用量可以自行掌握。

功效:此方不寒不熱,平和溫補,扶養脾胃,為食療補虛佳方,乾隆皇帝自40歲起,便經常服用此膏。此後清代曆朝皇帝妃子,包括慈禧太後,亦競相服食。方中黨參大補元氣,薏米、扁豆健脾而利濕,諸藥配伍藥性平和,對於脾胃虛弱,心腎不足之證更為相宜。

五味子膏

原料:五味子240克,蜂蜜適量。

製法:將五味子洗淨,水浸半日,煮爛去渣,再熬成飴,兌入蜂蜜收膏。每日口服1~2次,每次1匙,開水衝服。

功效:補腎健腦,滋陰益氣,養心。

說明:此方收錄在《慈禧光緒醫方選議》中,用來給慈禧補身體和養心神的。本品性溫,味甘酸,入肝、腎、心、肺諸經。曆代醫藥學家認為有“養五髒,壯筋骨”等滋補強壯作用。現代研究表明它對大腦皮層功能有調節作用,為健腦益壽佳品。

明目延齡膏

原料:霜桑葉60克,菊花60克,蜂蜜適量。

製法:將上述原料磨成粗粉,用水熬透,去渣,再熬成濃汁,兌蜂蜜服膏。每日2~3次,每次6克。

功效:平肝明目,清熱散風,降血壓。

說明:現代研究表明菊花含有揮發性精油、膽堿、菊苷等成分,能抗菌消炎,還可增強毛細血管的抵抗力,擴張冠脈、有強心降壓作用。此方為禦醫張仲元給慈禧開出的處方,此時她已71歲,說明此方對體弱,工作壓力大以及年老的人非常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