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現在所處的位置,距離主戰場有二百多裏的路。他當初之所以會選擇來這裏,一是要試驗一下滑雪板是否真的能在沙漠中使用,二是把功績讓給薛、張、林三人。自己已經是蜀王,再多的功績又能如何,還不如把機會留給他們。如今朝中的武將都已不再年輕,要保證國家的強大,武將就不能斷茬。三是堵住敵方可能逃竄的一條後路。
就在得到林山、張洪都大勝的消息的同時,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的三路大軍也發動進攻,在林山和張洪都的配合下,一舉將剩餘兩個部族圍困住。經過十幾日的收縮緊逼,經過一場大戰,徹底擊潰這兩個部族的聯軍,最終隻有慕容順光帶領的一千餘人突出重圍,逃往青海湖一帶的大本營。
大戰過後已經進入二月,地上積雪已經開始融化,快速反應部隊的作用已經不如冬季明顯,所以並入步軍行列。由於要對吐穀渾的主力,慕容伏允的那七萬大軍發動進攻,三路大軍暫時放棄對慕容順光的圍剿,轉而向西封堵住慕容伏允的退路。
二月底,對吐穀渾的合圍完成。二月二十五日,牛心堆附近兩軍發生交戰。雙方近二十萬兵力戰,雙方從日出一直戰鬥到日落,戰場之上鮮血伴著融化的積雪,把幾十裏方圓的土地都染成了紅色。在一場大戰過後,殲敵兩萬餘人。吐穀渾借助騎兵優勢,突出重圍,一路向西南逃竄。
大唐軍一路層層設防,使得吐穀渾的大軍始終無法擺脫唐軍主力的跟蹤追擊。
四日後,薛仁貴於烏海設伏,手下三千人馬整整攔截吐穀渾四萬多大軍一日。其間,薛仁貴更是數度衝進敵軍陣營,連挑敵軍十餘名戰將,令敵軍軍心大亂。等到黃昏時分,唐軍主力趕到之時,薛仁貴手下士卒已不足一千,卻令敵方沒有前進一步。
見到大軍趕到,薛仁貴怕敵軍拚死一搏,主動讓出道路,放吐穀渾大軍通過。吐穀渾大軍見到道路讓開,後麵唐軍主力又尾隨其後,疲於奔命之際紛紛搶行,造成隊形大亂。唐軍主力見狀迅速跟上掩殺過來。吐穀渾在留下一萬多具屍體後倉皇逃脫。
又五日,唐軍副總管薛萬均、薛萬徹率領一萬五千騎兵,連續兩日日夜不眠趕到赤水源,在吐穀渾大軍來到之前設下埋伏。等到吐穀渾大軍來到近前,伏兵四起衝向敵軍。連日來的作戰,吐穀渾大軍早已疲憊不堪。此刻看到唐軍在此設伏,兩軍剛一接觸便立刻潰不成軍,四散而逃。
慕容伏允率親衛及眾子逃到西海,被李靖大軍追上,慕容伏允及眾子被俘。
李恪並未想在此戰中獲得戰功,再加上冰雪也已經開始融化,所以並沒有著急趕路。誰知在到達青海湖北約一百二十裏的寧集時,突然發現前方出現一支吐穀渾部隊,連忙展開戰鬥隊形。
誰知這支吐穀渾部隊早已經喪失了鬥誌,還沒有正式戰鬥便舉起了白旗。李恪在莫名其妙中便獲得了一場勝利。經過詢問,當得知這些人中居然是吐穀渾的太子以及皇後的時候,李恪甚至有些哭笑不得。沒想去搶什麼戰功,到最後居然得到了頭功(國王出征總不能帶著玉璽吧。所以此刻玉璽在太子手中)。老天爺也未免太會拿自己開玩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