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勸降(2 / 2)

來到寨牆之下,這些人並未著急進攻,而是依靠寨牆潛伏了下來。這些突擊人員以弓箭手為主,目的就是在大軍打動進攻的時候,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拔除敵方箭樓上的瞭望手以及弓箭兵,同時以刀盾兵為附,負責為弓箭手作掩護,使他們能夠在安全有所保證的情況下,盡可能的放手搏殺。

雨勢稍小,三路大軍同時發起進攻。三萬人馬同時前進,地麵都在他們的跑動中顫抖起來。

敵方立刻意識到事情不妙,弓箭手紛紛爬上箭樓準備作戰。但是在大唐精銳弓箭手的封鎖下,隻能供一個人上下的樓梯成為了高句麗士兵一到無法跨越的天塹。

見到製高點被控製高句麗的士兵開始登上寨牆進行防禦,但是已經失去先機的他們,往往剛一露頭就會有弓箭對他們進行點名,使得他們被死死的壓製在寨牆之內無法探頭,更無法組織有效的防禦。

短短的兩三分鍾之內,大唐的士兵就已經來到了,一架架攻城雲梯搭在了敵方的寨牆上麵,手握鋼刀盾牌的刀斧兵開始攻城。

一步落後,步步落後。等到高句麗守城的士兵可以站起身來的時候,大唐的士兵也已經衝上了寨牆之上,並且很快就在兵力上占據了優勢。隨著一聲巨響,寨門被攻破。見到大勢已去,高句麗的士兵失去了繼續抵抗下去的勇氣,紛紛丟下手中的兵器,向著唯一一座大唐部隊沒有發動攻勢的寨門,也就是麵向七鬆嶺方向跑去。

然而這個貌似非常安全的方向,實際上一點都不安全。三千多名閃電部隊的士卒,早在幾天之前就已經奉命在這裏潛伏下來。如今的山中早已經是機關密布,不要說已有不足一千人的殘兵敗將,就算是七鬆嶺方向的高句麗大營內的所有部隊同時來增援,想要在短時間內通過這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短短的一個時辰,高句麗駐紮在山上的兩千名官兵被全殲,沒有一人逃脫。下令士兵稍事休整的同時,突擊審訊了高句麗駐紮在這裏的最高指揮官。在死亡與生存的考驗麵前,他最終選擇了繼續生存下去,並且按照李恪的意誌,寫了一封向七鬆嶺方麵求援的急信的同時,按照秘法點燃了求救烽火。

十分鍾之後,高句麗駐七鬆嶺大營得到了消息,防禦大唐的兵營點燃了烽火台,根據烽火的數量來看,大唐的進攻部隊不會少於五千人。高句麗主帥立即下令升帳,下令所有部隊做好戰鬥準備,並且派出一支五千人馬的部隊迅速前往支援。

一個時辰之後,一封兵營指揮官的親筆求援信擺在了主帥的桌案之上,上麵清清楚楚地寫明:大唐進攻部隊不少於五千人,目前兵營內正在依靠寨牆盡心抵抗,請大營主帥速速派兵增援。

高句麗主帥略作思考後,下令再次派出一支三千人馬的部隊作為第二波救援部隊迅速前往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