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李恪的保證,李世民顯得有些沉不住氣,大手一揮:隨朕去承天門上觀看熱氣球是如何上天的!
皇上已經發話,眾大臣自然閉嘴,乖乖的跟在皇上身後去觀看。
為了避嫌,李恪並沒有讓自己的侍衛進宮,而是讓皇宮內的侍衛們把熱氣球搬了進來,在李恪的指導下,皇宮侍衛們迅速的把熱氣球組裝了起來,並且開始用鼓風機往裏麵灌氣。
一刻鍾(相當於半小時),熱氣球內充氣完畢,李恪開始進行加熱,同時讓皇宮侍衛們按照四個方位各自守好一根纜繩。纜繩上每隔五丈有一個標記,由於這一次隻是證明給所有人看,熱氣球是可以飛上天的,李恪不準備上升到很高的高度。所以他吩咐那些侍衛們,一旦熱氣球的高度達到十丈,他們便要用力扯住纜繩,使熱氣球不再繼續上升。同時在熱氣球下降的時候,四個方向的纜繩要相互配合好,不要讓熱氣球偏離了方向。
熱氣球在空中隻是稍事停留,李恪便開始控製熱氣球緩慢的下降。冬天的空中風比較大,在他的大聲指揮下,皇宮侍衛們著實的出了一把子力氣,才使得熱氣球在降落的時候沒有落到皇宮牆外。
等到李恪成功的落地的時候,李世民早已經帶著一群大臣等在了熱氣球的旁邊。也不等李恪開口,李世民便一指熱氣球內部,說道:“剛才你說裏麵可以站下四人,朕要上去嚐試一番上天的滋味。”
“臣李績為陛下保駕。”李績是什麼人啊,那腦子反應的叫一個快,知道這會兒阻攔也不會有用,索性改變策略提出了保駕的說法,以求能夠第一個登上熱氣球。
原本還要勸阻的那些個大臣們,那可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一見李績如此說,也紛紛改口願意追隨皇帝陛下身旁。最後還是李世民決定最後一個名額交由長孫無忌。這樣一來,文武大臣各有一名陪同他一起上天,也算是平衡了文武大臣,避免了矛盾的產生。
給熱氣球加溫前李恪問道:“父皇,我們就上升到二十丈吧?”
李世民一邊帶著李績和長孫無忌好奇的四處觀看,一邊說道:“為什麼要設定高度?這裏麵有什麼講究嗎?”
李恪耐心的解釋道:“第一次乘坐熱氣球升空,如果過高的話可能會產生眩暈的感覺。另外現在是冬天,空中會很冷而且風也會很大。熱氣球很可能會被風吹走。宮內的侍衛雖說孔武有力,但是還不習慣控製熱氣球的走向。所以兒臣認為不宜升的過高。”
“哦。”李世民點了點頭。“熱氣球最高可以上升到什麼位置?”
“兒臣最高上升到一百丈。再高的話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會有很多不便。首先來講,用於控製熱氣球的纜繩,四根長達百丈的纜繩重量就有幾百斤,已經遠遠超過承載的四個人的重量。再有就是高空之上氣流變化無常,很難控製熱氣球的走向。就比如咱們剛才是在皇宮內升空的,如果上升到百丈以後再降落到地麵,很有可能是長安城外十幾裏甚至幾十裏外的任意地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