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營州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火藥配置出來。花費了一天的時間,配製出上千斤的火藥以後,李恪再次召集來李靖、薛仁貴等人,帶著他們到實驗場實驗炮彈給他們看。
和京城如出一轍的,所有的人都在觀看以後,被炮彈的巨大殺傷力所震撼。震撼以後隨之而來的則是抑製不住的狂喜。如果軍中擁有如此強大的火力輸出,還有什麼樣的堅城是大唐軍隊無法攻破的!手下將領紛紛提出作戰要求。
看到手下將領們的高昂鬥誌,李恪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場麵。他非常肯定的告訴自己的這些個部下們,戰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這場仗要怎麼打,還是要仔細的加以策劃的。
畢竟大唐現在最缺乏的就是人口,每喪失一個士卒,都是嚴重的損失。所以,今後的戰爭模式一定要把保證士卒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擁有如此強大的火力支援的情況下,還要損失大量的士卒,那就是在犯罪,事件絕不允許發生的事情。
另外一點,李恪也明確的指出,強大的炮彈並非萬能的。和所有的火器一樣,在陰雨天氣裏炮彈是無法使用的,這也就極大的限製了大唐作戰的靈活性。
對於多雨的東北地區來講,每年適合大唐作戰的時間隻有下雪以後的冬季。也就是說每年隻有四個月左右的時間可以毫無顧忌的使用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其他的三個季節,隻能在天氣良好的時間裏才能參與作戰。
以目前的軍隊行軍速度來看,春秋兩個季節也可以參與作戰,但是前提是天氣晴朗,而且是短距離運動作戰,否則的話一旦變天,勢必造成不必要的麻煩,而且很有可能會造成大量的傷亡。
其實,李恪是在故意誇大了火藥的缺點,火藥防潮還是很容易做到的,不論是采取密封包裝還是桐油紙防潮都是可以做到的。他之所以會這麼說,實際上是他不想在短時間內結束東北地區目前的態勢。俗話說的好:飛鳥盡良弓藏。如果輕易的就平定了整個東北地區,那麼他這個營州大都督也就沒有了他的價值,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結果。他必須要有足夠自保的資本,隻有這樣朝廷才不會有想法。
像今天這樣把所有中級以上的將領,都叫過來給他們透個底,實際上是讓他們先做好準備,同時開始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真正的軍事行動應該在進入冬季才開始進行的。
另外,在進行軍事行動以前,他還有一些事情要處理。這些事情關係到未來兩年內整個東北地區的形式,在沒有把這些事情處理妥當之前,他是不會貿然采取任何軍事行動的。
他現在所追求的就是盡可能的把利益最大化。就像這一次針對高句麗的軍事行動,就準備屆時邀請契丹、室韋部、西室韋部以及靺鞨諸部的人前來觀戰。通過自己在手中強大的戰鬥力,迫使他們徹底的喪失和自己作戰的信心,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當然,要想說動他們派出有分量的人前來觀戰,也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這裏麵也是需要講究方式方法的,隻要采取的辦法得當,還是能夠打動這些個上位者的。
早在李恪回到營州之前,李世民替他招募的那些個少年就已經在幾名工部的老工匠的帶領下,走官道來到了營州,並且已經在老工匠們的教導下開始學習初級的物理知識。
梨樹溝的鐵礦已經開始恢複生產,不過生產出來的鐵礦石並沒有就行冶煉,而是全部囤積到營州城內新建的舉行倉庫內,作為冷兵器時代最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必須及早並且大量的予以囤積。之所以沒有著急冶煉,是因為他也搞不清楚一旦進行粗加工後,是否還可以把練出來的鐵重新回爐冶煉成鋼材。本著小心無大錯的想法,他還是決定先不煉化這些鐵礦石,一切都等煉鐵廠建立以後再進行冶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