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策略(2 / 2)

“沒有,隻是當時這個想法還不成熟,所以沒有提及。”

李世民稍作思考後說道:“你的這個提議很有道理,回頭在朝堂之上討論一下具體的措施。還有別的嗎?”

“有是有,不過都是建立在先前一個條件的基礎上的。”

“無妨,你先說來聽聽。”

“兒臣以為,既然要設立道一級的官員,那麼現在將我大唐劃分為十道就有些不妥。就拿江南道來講,所轄的範圍過大,即便是設立道一級官員,一旦境內出現災害,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在道內執行自救措施或者物資調撥。兒臣以為,全國應該至少劃分出二十個以上的道,這樣一來才便於管理。”

“嗯。還有別的建議嗎?”

“目前我大唐非常的缺乏人口,兒臣這次在嶺南發現,來自海外諸國的商船,都會運來奴隸在我大唐販賣。價格方便也還算便宜,一名精壯且上過戰場的奴隸,五匹絲或者綢便可以換取一名。兒臣就在想,如果能夠召入我大唐軍隊,也是個不錯的辦法。如果父皇同意的話,兒臣願意自己出錢購買兩萬奴隸士卒補充進我大唐軍隊。”

“這個辦法倒不是不行,隻不過這些個奴隸們毫無戰鬥欲望,如果大量的召入,反倒會降低我大唐整體實力。”

“父皇多慮了。兒臣這次在泉州和廣州共計購買了近四百名黑人奴隸,目前都暫時算是兒臣的親衛隊。兒臣倒是覺得,並非是這些人沒有戰鬥欲望,而是我們采取的方法不正確。就拿兒臣這次購買的這一批奴隸來說,兒臣隻是答應他們,隻要他們肯奮勇殺敵,便可以獲得自由身,如果有立功表現甚至可以成為我大唐的將軍。隻此一條便使得他們甘願為兒臣效命。父皇不妨這樣看,這些個奴隸都是在他們那裏戰敗才淪落成奴隸的,如今更是遠離家鄉,今生今世都難以再返回萬裏之外的家鄉。我們實際上隻要把他們當做自己人一樣看待,讓他們看到希望,他們還是很容易為我大唐所用的。”

“如果真的如你所說,倒也不失為一個好主意。不過此時稍後再議,我大唐這兩年連續受災,實在是沒有精力對外發動戰爭。”

“父皇,漢時的匈奴,前朝的突厥為何強大?就是他們采取的策略是以戰養戰,通過戰爭大肆的擄掠周邊國家的人口財產以強大自身。我大唐也完全可以采取這個策略來達到增加人口的目的啊。”

“我大唐乃天朝上國,當以仁義道德令四方臣服,哪能采取這等極端的手段。”

“父皇,對待那些個有虎狼之心的國家,和他們講仁義道德是不管用的。與其讓他們年年犯邊,騷擾我大唐子民,不如直接把他們滅掉,然後把他們的子民遷往我大唐內部分散開來,再把我大唐的子民遷往那裏。都不用五十年,就不會再有人記得曾經還有過這麼一個國家的存在了。”

“為德啊,為何你此次去了一趟江南,回來以後性情大變,做起事情來變得偏激,這可不是什麼好現象。”

“父皇,並非兒臣變得偏激,實在是兒臣想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國與國之間根本就不能講什麼仁義道德,仁義道德不能對他們產生絲毫的威懾作用。隻有把他打怕了,打服了他才會真心的臣服我大唐,或者說表麵上看來是真心的服從我大唐。”

“你說的這些朕又怎麼會不知道,別忘了朕可是馬上皇帝!你這次出去這麼長時間,一定也是非常的辛苦,先回去歇息幾天,過幾日朕還有事和你商議。”

“是,兒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