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的主力部隊順利的逃離戰場,實際上完全得益於李恪的放水。如果他率領手下全力的阻擊的話,還是有可能把吐蕃的大部隊拖到大唐的主力到來的。但是李恪並沒有這麼做,而選擇了讓開道路放吐蕃主力逃脫。他這麼做是因為不想做無謂的犧牲,他帶來的這些人,在未來都將是大唐的棟梁之才,是大唐未來軍隊的希望。僅僅是為了阻擋住吐蕃大軍的退卻,就要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他認為太不值得。再說,他也並非沒有後手,安戎城的右領軍將軍劉蘭目前正率領埋伏於吐蕃大軍退卻的路上,雖然目前的具體位置還未可知,想來他不至於笨到把這些士卒擺開陣勢與對方硬拚的。
吐蕃大軍退去之後,分成兩撥的隊伍合並於一處。望著騎馬向自己走來的柴紹和秦瓊二人,李恪笑著問道:“兩位將軍戰果如何?”
柴紹哈哈大笑道:“親手砍殺了十六名吐蕃士卒以及一名將領,怎麼樣老夫還算是寶刀未老吧!哈哈……”
“秦瓊斬殺士卒二十八人、馬上將領二人、步行將領一名。”說到這裏,歎了口氣,意猶未盡的說道:“唉,剛才手下如果再有兩千精兵,趁勢追殺過去的話,一定還會另有收獲的!”
“兩位將軍果然是武勇過人啊!李恪正值青春年少,卻隻是殺敵十人,和兩位將軍比起來,實在是慚愧的很呢!”說到這裏,李恪向四周看了一眼,也是輕聲的歎了口氣。“唉……剛才李恪也想趁勢率隊尾隨殺過去,一來手下之人都是我大唐辛辛苦苦挑選出來的棟梁,損失其中的任何一人都是我大唐無法估量的損失,二來吐蕃點後的部隊退卻的時候並不慌亂,隻怕追將上去也不會有很大的收獲,這才沒有下令追擊。”
分布於三人周圍的軍校學員們,在聽到李恪的話以後無不大為感動。他們這些人來軍校以前,雖說大都是部隊中的低級軍官,但是一旦遇到戰爭,他們往往是最容易被消耗掉的一部分人。想不到眼前的這位遼王殿下,居然會如此重視他們,這又怎麼不令他們激動萬分。齊聲喊道:“原為大唐赴湯蹈火再所不辭!”
李恪揮揮手,等到大家都安靜下來以後才說道:“不隻是你們,我大唐的每一個士卒,都是我大唐珍貴的財富,尤其是那些上過戰場的,殺過敵人的士卒,就更加是珍寶。不隻是本王,你們也要記住這個道理。不論在何時,都不要無謂的犧牲掉其中的任何一名士卒。這一次我們可能會放走敵人,但是我們避免了無謂的傷亡。隻要士卒還在,我們照樣可以贏得下一次的勝利。但是,用士卒的生命換來的勝利,在本王看來一點都不值得驕傲,而且是可恥的行為!每一名士卒都是經過他們的父母,十幾年的辛苦培養才長大成人的。你在一次戰爭中損失了幾千名士卒,就意味著下一次的戰爭,你將會減少幾千名原本可以為你效力的士卒。幾次戰爭以後,你就會發現你手下已經沒有士卒可供你使用,到那時再後悔就晚了。所以,本王在這裏用軍校教導主任的身份要你們牢牢地記住一點:今後你們在指揮戰爭的時候,寧可錯失了獲勝的時機,也不允許以大量的士卒消耗為代價換取勝利!你們記得住嗎?!”
“主任教誨,永遠銘記於心!”
這時,當初分出去繼續騷擾敵營的那支二百人的小部隊,也已經回到了這裏。負責指揮的袁諍騎馬來到李恪的身邊說道:“屬下前來向遼王殿下彙報。按照您的吩咐,共點燃營帳二百餘座,殺敵一千三百餘人,不過沒有對吐蕃退卻的主力部隊發動襲擾。”
李恪點了點頭,說道:“很好。你個人的戰績如何?”
“回稟殿下,屬下殺敵七人,沒有點燃營帳。”
“很不錯的戰績嘛!”說到這裏,李恪猛然間提高音量,大聲的說道:“你們都記好,從今往後在戰場之上,你們可以稱呼本王為教導主任,也可以稱作大總管,戰場之上是沒有王爺特殊這個職務的!現在整理好隊伍,去與我大唐主力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