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軍潰敗之勢已定,李恪率領隊伍掩殺而來。對於他們來說,剩下的就隻有單方麵的屠殺。待宰的羔羊還會做最後的抵抗,而這些個吐蕃士卒卻連抵抗的勇氣都徹底喪失,隻恨自己怎麼沒有多生出兩條腿來,哪怕是超越前麵的一位同僚,也可以加大自己活命的幾率。
大唐的騎兵部隊並沒有采取最快的速度去追殺吐蕃的潰軍,而是采取一種若即若離的方式追在後麵,給那些在前麵逃命的吐蕃逃兵,一種再加把勁兒就可以擺脫追兵的錯覺。也正是有這種錯覺,吐蕃的士卒才不會停下來抵抗,才會有更多的跑在前麵的人,拚死的往前跑,不給後麵的人追上自己的機會。
所有的人都恨不得扔掉身上所有的累贅之物,以減輕逃命時的負重。如果不是山路上到處都是碎石,他們甚至連笨重的皮靴都想脫下來遠遠地扔到地上。後世的馬拉鬆長跑運動員如果此時在這裏,排名至少也要在十萬開外。
短短的一個多時辰,吐蕃大軍中軍的騎兵已經保護著吐蕃方麵的跑出了至少六七十裏,如果是在平地之上,一個時辰跑六七十裏是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情,但是在崎嶇蜿蜒,時上時下的山區那就是奇跡。尤其是那些個從來沒有吃過苦頭貴族們,他們什麼時候吃過這種苦,但是為了逃命,一切苦都可以吃,一切罪都可以承受。
吐蕃的中軍出征之時有八萬人,其中五萬步卒、三萬騎兵。潰敗之初,這八萬人還在一起有序的撤退。當步卒被潰散的前軍衝散以後,騎兵便保護著重要人物甩開大部隊,獨自加速先行撤退。誰知剛剛超越了原來的後軍以及輜重部隊,便遭遇了大唐的地雷陣。這一次的地雷清一色的埋在了道路之上,無一例外的被吐蕃的騎兵引爆。單純的爆炸,對於三萬騎兵來說並不算什麼,一顆地雷充其量也就能夠造成一匹戰馬的損失。但是吐蕃的騎兵此刻正在全速前進。前麵的戰馬被地雷炸傷倒地,後麵跟進的人根本就沒有躲避的時間。一匹受傷倒地的戰馬往往會造成一連串的“追尾”,被前麵倒地的戰馬絆倒以後,後麵的騎手往往會翻著空翻飛出去老遠。
二百枚地雷最終造成了至少三千名吐蕃騎兵失去了戰馬。常年騎馬的人都有一個顯著的特征,那就是走路的時候兩條腿神不直,也就是俗稱的羅圈腿。騎兵在訓練的時候,通常都不會可以的去訓練雙腿,也就是說很少會進行跑步一類的訓練。沒有了戰馬,騎兵們跑起來,根本就不是那些步卒們的對手,不過是一轉眼的功夫,便有大量的步卒超越了這些個摔得鼻青臉腫的騎兵士卒。騎兵的裝束與步卒的裝束並不一樣,很容易便可以區分開來。往日裏高人一等、看不起那些個步卒的騎兵,現在被步卒們裹挾著往前跑。步卒們一邊往前跑,一邊不時的會有人,衝著這些失去戰馬的騎兵,說上幾句讓他們惱怒不已的話。如果是在平時,這些個騎兵早就騎著戰馬去教訓他們了,但是現在也隻能低著頭假裝什麼也沒有聽見,悶聲的往前跑。
臥牛嶺上,李蘭率領的一萬兩千名士卒,已經在這裏埋伏了兩天三夜。由於出來的時候比較匆忙。每個人隻來得及隨身攜帶三天的幹糧,如果明日還不見吐蕃軍到來,他們將陷入斷糧的尷尬境地。
山下的山路旁,斥候範柱子正叼著一根青草,無所事事的靠在一棵大叔根部發呆。他有一項特長,那就是以上非常靈敏的耳朵,隻要他把耳朵貼在地麵之上,就能聽到十裏之外的動靜,甚至可以聽出大概會有多少人馬,行進的速度大概是多少。他的任務就是偵察敵情,但是馬上就要三整天了,他的特長根本就沒有發揮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