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意外之財(1 / 2)

在確認確實是李恪等人到來以後,所有的士卒都顯現出身形,來到山下列隊迎接此番作戰的大總管李恪殿下。

當李恪看到有近半的士卒從山道上列隊下來時,臉色變得有些難看。等到劉蘭來到近前還不待他開口,便率先質問道:“劉將軍,我記得給你送信之時,曾經叮囑過你,不得與吐蕃軍直接肉搏,你為何還要把士卒列隊於山道之上?”

劉蘭的心裏“咯噔”一下,連忙上前說道:“回稟遼王殿下,隻因前一次攔阻吐蕃騎兵之時,士卒全部在山上,最後隻射殺敵軍五千餘人。其餘人等均得以逃竄,為避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劉蘭這才擅自決定,分出五千人馬埋伏於山道之上,務必將再來之敵盡數消滅於此。擅改決定乃劉蘭一人的主意,還望殿下勿要治罪於別人。”

聽到劉蘭如此說,李恪的臉色這才有所好轉,問道:“哦?你們此番殺敵超過五千嗎?”

“不敢有所誇大。”說完後命令士卒拿過幾個裝滿物品的麻袋。說道:“麻袋之內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二個吐蕃軍的左耳。”

李恪聽後不禁有些動容,說道:“此番作戰劉將軍以及麾下的士卒最為辛苦啊。在這山上一守就是三天,如今又殺敵超過五千,當為此番作戰的戰功之首。回京之後,我一定據實向朝廷奏明此事的。劉將軍,我們一同回鬆州吧。此番作戰已經結束,該回去慶功了。”

“啊……”劉蘭以及他身邊的將軍們聽到此話後,都不禁大感驚訝。難道說吐蕃的二十萬大軍已經被全部消滅?

柴紹見狀在一旁笑著解釋道:“此次作戰,大總管先是親自統兵夜襲,造成吐蕃大軍的第一次敗退。待得吐蕃軍重整隊伍欲卷土重來之時,又在大總管的妙計之下,被地雷炸得魂飛魄散。之前又親率兩萬騎兵一路掩殺至此,除去一部分逃入山林的潰卒,其餘的均已經成為我大唐的俘虜。你們即便是在這裏再等個十天半月,也不會有很大的收獲了。”

劉蘭以及他手下的將官真正的震驚了。鬆州方麵一共不過是四萬多人馬,如果吐蕃的那兩萬多騎兵,不是從自己一方把守的地點逃脫的話,豈不是又是一次完美的全殲!而且是五萬對二十萬!李恪那並不魁梧的身材,在這些人的眼睛裏一下子變得高大起來。投向他的目光是那麼的熾熱與崇敬。緊跟著又不禁的為自己這些人沒能完全攔住吐蕃的潰軍,使得他們得以逃脫,未竟全功而感到慚愧。

李恪看出了這些人的心思,笑著高聲說道:“你們能夠無一損傷的站在這裏,就是一件足以令你們自豪的事情。我曾經不止一次的對我的下屬們說過,我指揮作戰的時候,寧可放棄唾手可得的勝利,也絕不會用士卒們的生命去換取勝利。我也希望你們能夠記住這一點。培養一名經驗豐富的士卒太不容易,每一個上過戰場的士卒都是我大唐的財富,不要把這些財富輕易的就丟棄!”

李恪的一番話贏得了一陣歡呼聲。等到歡呼聲過後,李恪剛要說話的時候,劉蘭等人的腹中傳來一陣“咕嚕”聲,當他把目光投向他們時,這些人不由得有些難為情的低下了頭。李恪見狀笑著說道:“還好本王早就有所準備,不然的話就要令你們這些英勇作戰的將士們餓肚子了。”原來李恪在下令騎兵追擊的時候,就曾同時下達過另外一條命令,那就是所有騎兵都要隨身攜帶三天的口糧。這是他在李靖的指導下,一早就養成的習慣。三天的口糧對於騎兵來說根本就不算是什麼負擔,卻可以在緊急的情況下救急。這裏距離鬆州城約一百六十裏,騎兵還好說,步卒們至少要走兩天,而且還屬於急行軍的範疇。這要是斷了糧,這一萬多人隻怕是三天也走不到鬆州。

第二天傍晚,鬆州方麵送來了大量的糧食、蔬菜以及肉食。頭一天夜裏李恪便連夜派人趕往鬆州,讓他們準備糧草送來,鬆州方麵當然不敢懈怠在接到消息後,立即便下令運糧隊啟程。為了避免被潰散到附近山林裏的吐蕃潰卒襲擾,還特意加派了五千士卒押運,更是下達了第二天晚間必須送到李恪麵前的死命令。李恪此時的部隊,由於沒有輜重部隊的拖累,再加上剛剛獲得戰鬥勝利,群軍上下正處於群情激昂的狀態,一日間居然走了一百一十裏,如果不是遇到鬆州方麵派來的運糧隊,大有一口氣走到鬆州城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