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的,高句麗方麵便恢複了秩序,衝向整好隊伍,再一次向大唐方麵前進。
上方相距一百六十步(一步約一米三)的時候,緊隨陌刀手身後的一千名弓弩手,在陌刀手的間距間快速前行,與陌刀手平行後快速射出弩箭,頃刻間大批的高句麗士卒倒在了箭雨之下。但是這一次,高句麗的士卒沒有產生慌亂,士卒們高舉著盾牌繼續前進。
弓弩手所攜帶的五十支弩箭射完以後,弓弩手將弩掛於腰間,並將掛於腰間的陌刀刀頭與刀柄相接後,和先前的陌刀手一同前行。
雙方相距六十步的時候,陌刀手後方的弓箭手開始拋射弓箭,直到雙方相距二十步的時候,弓箭手停止射箭,同時向後退脫離戰鬥序列。保護在弓箭兵左右的兩千跳蕩兵(刀盾手)開始快速前插,護於陌刀兵的兩側。
兩軍很快便衝殺到一起。大唐軍以陌刀手為主,負責破開對方的進攻隊形,跳蕩兵為輔,從左右伺機行動輔助陌刀手進攻的同時,保護陌刀手的安全。高句麗方麵則以刀盾手防禦大唐的陌刀手進攻,後排的長槍兵負責破敵。
一時之間,戰場之上殺聲震天,血肉飛濺。作為進攻方的高句麗方麵,此番並未派出弓箭手出戰,全部為刀盾手和長槍兵。在雙方交鋒以前,先是遭到大唐方麵的炮轟,緊接著又先後被弩箭和弓箭襲擊,等到雙方正式交手的時候,一萬人馬已經有近半倒在了進攻路上。而大唐的陌刀手身披的皮甲非常結實,可以抵禦對方的刀盾手的進攻,又有跳蕩兵在一旁協助進攻,很快的便呈現出一麵倒的局麵。半個時辰過後,戰場之上再無一名站立著的高句麗士卒,而大唐方麵傷亡人數尚且不滿千人,可謂是一場輝煌的勝利。
單挑大唐旗開得勝,正麵交鋒大唐再一次完勝,至此大唐方麵已經連勝兩場。一時之間大唐方麵氣勢如虹,呐喊聲震天撼地。
高句麗方麵則因為連輸兩場,顯得士氣低迷。雙方各自派出人員拯救傷員,收回各自一方的士卒屍體後,高句麗方麵選擇了鳴金收兵,擇日再戰。
在城頭觀戰的士卒們的歡呼聲中,大唐的士卒趾高氣昂的回到了城中。苦苦防守了兩個月的長嶺縣城內的士卒和百姓們,在今日終於獲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之後,開始自發的組織起各種各樣的慶典活動,長嶺城內成為了歡樂的海洋。
晚間,縣衙之內大擺筵席,校尉以上軍官全部在座。酒足飯飽之後,大家三五成群的湊到一起閑聊。袁諍走到李恪的麵前,問道:“主任,袁諍有一事不明,還請主任釋惑。”
“有何問題,隻管問便是。”
見到李恪答應了,袁諍轉過身打了個手勢,隻見軍校的學員們呼啦一下子全都圍了過來。李恪見狀笑著說道:“好大的陣勢啊。”
一旁的柴紹見狀笑著解釋道:“他們是想讓你就今日的作戰,給他們具體的講解一下。下午時分他們便來找過我和叔寶,但是我們覺得還是你這個指揮作戰的人親自講解,才最為貼切。”
看到人都已經到了,袁諍問道:“主任,學生有一事不明,就是今日之戰明明是我大唐處於劣勢,而且人尚且不足對方一半。主任為何要選擇與對方正麵交鋒?正麵交鋒勢必會造成大量的士卒傷亡,這似乎與您一貫主張的,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傷亡的理念相矛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