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這麼說,當今天下除了李恪手下的閃電部隊以外,就不再能有任何一支部隊能與靺鞨諸部的戰士,麵對麵的進行叢林廝殺。當然也不能說李恪的閃電部隊,就一定要比靺鞨諸部的戰士更加精於山林戰。如果說在冬季的雪地之上,閃電部隊是當之無愧的王者的話,那麼在其他的三個季節裏,靺鞨諸部的戰士在整體實力上還是勝出一籌的。在程懷亮和鐵牛帶領下苦練山地戰的閃電部隊,和自幼便生活在山林之中的靺鞨諸部的戰士比起來,還是差這一點底蘊。
在平原作戰,高句麗的精銳士卒絕不會懼怕靺鞨諸部的戰士,但是到了山林裏就完全變了一個樣。首先來講,高句麗的弓箭兵所擅長的是壓製性、覆蓋性的射擊,但是到了山林之中,由於茂密的森林的阻擋,這種進攻便完全的失去了作用。其次是刀盾手,正常來說刀盾手是最適合山林作戰的兵種,但是高句麗的刀盾手手中的盾牌,是用於抵禦大唐的弩箭手而設計的,他們同時還肩負著掩護長槍兵的重任,這就要求他們手中的盾牌,要比正常的盾牌更加的巨大,所以他們的盾牌高度達到了五尺(一米五多),如此笨重的盾牌自然也就限製了盾牌手的靈活度,在雜草叢生的山林裏根本就翻轉不開身形,最後就是長槍兵,為了抗拒大唐的陌刀兵,高句麗的長槍兵的槍長超過了一丈,如此長的兵器一旦進入山林,便隻有兩個字可以形容,那就是——杯具。超過一丈的長槍,在山林中根本就沒有施展的餘地。即便是看到了迎麵射來的弓箭,想向兩邊躲避之時,不想長槍卻被兩棵樹死死的卡住,從不及防之下身體一時之間的停頓,卻造成了最終喪命的根本原因。當初很多長槍手因為手中的槍足夠長,而在與大唐陌刀手交鋒中僥幸活命的他們,這一次也是因為槍長的原因而喪失了性命,真乃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很多士卒都是死也難以瞑目。
狹長的隊形也是導致高句麗士卒在第一輪的襲擊中,損失慘重的重要原因。如果在平原行軍,隊伍排成方陣向前推進,即便是兩側遭到伏擊,中央的大部分士卒還是可以安全的逃過箭雨的襲擊的。但是在山路之上行走,通常都是五列以內的隊形,埋伏於山路兩側的伏兵,可以輕而易舉的在他們的頭頂之上形成交叉火力,進行全覆蓋、無間隙的襲擊。
頃刻之間,高句麗大軍便在對方的襲擊之下一片一片的倒下,剩下的士卒們則像沒頭的蒼蠅一般四處亂竄。等到軍官們好不容易穩定住了軍心,組織好防禦陣型以後,等待對方發動第二波襲擊的時候,對方卻像蒸發了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眼見著太陽已過中天,隊伍還在山道之上小心翼翼的防禦著,對方隨時可能發動的下一輪襲擊,淵成惠心急如焚。一個非常緊迫的問題擺在了自己的麵前,是繼續前進趕到山的另一側的平原地帶安營紮寨,還是退回到山下尋找一個相對寬敞的地方紮下營盤?這兩個選擇各有利弊,如果退回到山下安營的話,時間上沒有那麼的緊迫。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樹立起一道堅固的寨牆,以抵禦對方隨時都可能發動的襲擊。不利的地方是對方在自己一方安營時,隨時都可能依托山林的掩護發動襲擊。如果想要到山的另一側的山下平原地帶安營的話,時間上就顯得非常的緊迫,還要冒著對方再次發動襲擊的危險。但是好處是平原地帶,對方沒有樹木的掩護,很難對自己一方發動偷襲。
思之再三,最終淵成惠還是選擇了翻越白石嶺,到山的另一側的平原地帶再安營紮寨。之所以這麼選擇,是因為進入對麵的平原之後,樹木逐漸的變得稀少,附近也不再有大片的原始森林,隨著進一步的向東行進,對方可以發動偷襲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如果退回到山下安營,就將麵對著對方無窮無盡的襲擾,是否還有機會翻越白石嶺,都將是個問題。最主要的是,到目前為止,還不知道襲擊自己的這支部隊來自哪一方,大唐的主力明明還在沈陽城外休整,這支部隊那倒是憑空變出來的不成?!
下令隊伍繼續前進不久,淵成惠便發現對方就如同發現了一堆臭肉的蒼蠅一般,圍在整個隊伍的周圍不停地襲擾。用力一揮他們便會一哄而散,等到你剛想繼續前進的時候,他們便再一次“嗡嗡”叫著圍了上來,令人無比的心煩卻又無可奈何。
一直到了黃昏時分,在損失了近四千人以後,隊伍才十分狼狽的拜托了對方無窮無盡騷擾,來到了平原之上。這個時候的太陽,已經即將落到西山之下,而自己的士卒們在承受了大半天的襲擾之後,已經顯得筋疲力盡。試著派出隊伍護送工兵營到附近的山林邊采伐木材被襲後,淵成惠徹底的放棄了搭建營寨的念想。吩咐輜重部隊把所有承載自重的車輛,沿著宿營地的外圍圍成了一個圓圈,用作防止對方夜間襲擊的圍牆以後,又安排了大量的士卒負責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