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遇襲(2 / 2)

見到李恪真的沒有事,眾親衛們這才鬆了一口氣,將五名偷襲者扔到李恪麵前的雪地上之後,齊刷刷的跪倒在地,請求李恪則罰他們的疏忽大意。

一直以來,李恪都沒有都沒有遇到過什麼危險,這也使得親衛們難免會從心裏有些懈怠。這一次的偷襲無疑是給他們敲響了警鍾,危險隨時都會降臨的,哪怕是一點點的疏忽,都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如果不是這一次李恪命大(別的人是不可能知道李恪身上有寶衣護體的),隻怕就真的會命喪於此。到那時他們這些個做護衛的,也將無可避免地會麵臨滅頂之災。

李恪並沒有處罰他們,事先誰又能想到會有人藏在雪中偷襲呢。再說即便是知道又能怎麼樣,總不能把所有的積雪都翻一個遍吧。現在當務之急是要探查出,偷襲自己的這些人為什麼會在這裏埋伏,襲擊自己又是出於什麼目的。

審訊過程出乎預料的順利,原來這並非是針對李恪的行動。他們是回紇人安排在山穀外的斥候,負責探查外麵的情況,向他們這樣的小組,在山穀外的十餘裏的範圍之內一共有十餘組,分布於各個可以探查穀內情況的特殊地點附近。剛才他們見到李恪等人來到,便開始對他們進行觀察,在確定李恪就是這波人中的首領後,才決定對他進行偷襲的。

在得知並非是有預謀的襲擊之後,李恪這才算鬆了一口氣,再想詢問穀內的事情的時候,這些人由於長期的在外潛伏,對於穀內的情況並不了解。李恪也沒有心思去判別他們是否說了實話,既然沒有利用的價值,也就不再和他們廢話,直接幹掉了事。

從對方所交代的以及一開始射出的響箭判斷,附近一定還有他們的同夥,隻不過茫茫雪原之上,想要找到這些潛伏於雪下的斥候,並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如此情況下,再繼續探查下去,已經沒有任何的意義。通過望遠鏡觀察了一番山穀兩側的山勢走向以後,眾人便回返檀州城。

回到檀州城內,侯君集和趙侑等人都在李恪下榻的住所等候,李恪以身體不適為由將他們打發了。同時往長安城派出信使,把檀州城以及回紇大軍的情況通報給了朝廷,並且提醒朝廷讓顧州和勝州提高警惕,防止回紇大軍會對這兩個地方發動襲擊。

又在檀州城停留了兩日,其間找了一名大夫給自己開了幾副中藥,調理了一番受損的內髒,感覺自己的身體不再難受以後,李恪率領手下的三萬餘人離開了檀州城。這期間,侯君集和趙侑在得知李恪居然受傷的消息後,有些惶恐的前來探望李恪。要知道李恪要是從他們這裏出了什麼意外,他們就是有八個腦袋也不夠李世民砍的。在得知李恪並無大礙之後,這才安下心來。後來當聽說李恪準備離開之時,又前來勸說他,希望他能等到傷勢好了以後再行動。他們可以在這裏等,李恪可沒有那個耐心。回紇的大軍已經在山穀中停留了一個月的時間,要說他們沒有什麼想法和舉動,打死李恪也不會相信。

為了早一點消除掉這個隱患,李恪說什麼也不能再繼續的等下去了。整個東平山今本上呈東西走向,長達五十餘裏。他不相信除了山穀間的入口外,就不再有其他可以出入其中的辦法。與其在這裏坐等,還不如出去尋找別的辦法。實在找不到辦法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山上的厚厚的積雪,直接翻越山嶺對回紇的大軍發動攻擊。

臨行前,李恪把當初帶領自己前往山穀探查的那名士卒。調到了自己的麾下。在他的帶領下,經過兩天的行軍,在一處山村內找到了一名對東平山非常熟悉的老獵戶。老獵戶雖然年事已高,不能再進山打獵,但是卻對山上的每一條小路都了若指掌。當他得知李恪的軍隊,是要去消滅山中的回紇大軍時,立刻便要不顧年邁的身體,親自帶領大軍翻越山嶺。原來老獵戶的兄弟一家十餘口,當初就住在柘州城內,柘州城被攻破以後,便傳來了屠城的消息。他兄弟的一家老小自然是不能幸免遇難。他自然是對回紇人恨之入骨,隻不過他的年事已高,無力親自為自己兄弟的一家老小報仇雪恨。如今報仇雪恨的機會來了,他自然不會讓這個機會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