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2 / 2)

這一戰雖然可以說得上是輕鬆獲勝,但是有個難題也隨之產生:六萬多人的俘虜以及八萬多戰馬,該怎樣把他們送回到近百裏外的檀州城內。把戰馬發還給他們顯然是不可能,再說深可及腰的積雪,回紇人的戰馬又相對矮小,根本就無法在這樣深的雪地中行走。

思來想去也隻有學習回紇人的方法,讓他們在雪地之上滾動巨木開路,但是由於條件的降低,隻要可以供人行走便可,而且沒有必要修建那麼寬的道路出來,雖然速度上還是有些慢,倒是也能加快不少速度。另外又派出信使給檀州城送信,讓他們提早準備出可以容納下六萬俘虜的地點來。

由於是俘虜們在負責修路,所以也就不用過於注意他們是否勞累過度,為了避免他們鬧事,往往是等著一波俘虜已經累得恨不得連站都站不穩,這才換上另一波俘虜接替他們的工作。原本計劃要六七天才能到達檀州,結果在俘虜們的“齊心協力、不辭辛苦、不分日夜的趕工下,居然隻用了五天便來到了檀州城下。

當初侯君集在得到信使的報告,讓檀州城預備出容納六萬名俘虜的地方來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是李恪將要發起進攻,並且準備繳獲這麼多俘虜呢。不由得為這個王爺的狂妄感到有些可笑。誰知得到的答複居然是戰鬥已經結束,遼王殿下正在押運著俘虜往回趕路。侯君集的嘴立刻張得比河馬還要大。天呢,從遼王出兵到今天滿打滿算這才過了六天,居然就消滅了對方的十萬大軍。這可是十萬人啊!回紇人的強悍,他在二十年前便領教過,至今還記憶猶新。

他是如何做到的?!同時心裏忍不住起了一些變化,這些功勞原本應該是屬於自己的,如今卻被他給搶了去。你說你已經身為親王,已經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為什麼還要和我搶這個功勞呢!

同時心中更加的痛恨回紇的將領。這幫白癡們,不要說是指揮著十萬回紇鐵騎,就算是指揮著十萬頭豬,也不至於讓他在一天之內便全部抓獲吧!

不管他心中有多麼的不滿與怨恨,但是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去做的。城內的兵營肯定是容納不下這麼多的俘虜了,但是如此寒冷的季節,重新搭建一座臨時兵營用於承載這些個俘虜,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思來想去,最終想出了一個主意,把靠近東城門一帶的近千戶民居征用了下來。然後用木柵欄將這一區域分割開來,形成了一個占地麵積巨大的區域,不要說隻有六萬俘虜,隻怕是再來個兩三萬也不在話下。

李恪率領大軍來到檀州城下,侯君集和檀州此時趙侑正率領文武官員在城外恭迎他大勝歸來。將俘虜交由侯君集的軍隊接管以後,在他們的陪同下進入檀州城。

剛剛進城不久,隊伍的前方傳來一陣騷亂。時間不長便有士卒來到李恪的身旁奏報:隊伍的前端有數千名百姓攔住了去路,要求遼王殿下為他們做主。

李恪身旁的侯君集聽完之後臉色微微一變,連忙上前請求有他前往處理。李恪原本並沒有多想,剛要點頭答應的時候,卻無意中看到侯君集的神情有些不自然,不由得心中一動。說道:“既然是百姓們要見本王,那本王便去見見他們也無妨。”

當李恪來到前麵,並且聽完百姓們的訴說以後,不由得勃然大怒:這個該死的侯君集,為了接納俘虜,竟然把上千戶的百姓趕到冰天雪地的大街上!虧他還是朝廷的命官,居然做出此等倒行逆施/草菅人命的事情來,你就等著被參吧!

來到刺史府,李恪麵沉似水的問道:“趙刺史,眼看著年關將至,大街之上卻有數千百姓流離失所,作為一州的刺史你可知曉?”

趙侑腦門上頃刻間便已經隱隱浮現出汗水,急忙上前說道:“回遼王殿下,目前檀州城正處於戰時狀態,一切行動都將以侯尚書為主,下官這也是身不由己啊!”

李恪伸手在椅背之上重重地一拍,怒道:“狡辯!本王是沒有權利處置你們二人,但是本王將會將所見如實的彙報給朝廷的。你們這種這知道把目光釘在功勞上的人,是不配做我大唐的官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