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軍隊前列,整整五千名陌刀手,此刻正手持弩箭整裝待發。他們的身後,是兩萬名弓箭兵。弓箭兵的後麵,則是大唐的神威炮營,二百門神威大炮此刻已經準備就緒,隨時可以對百濟的軍隊進行覆蓋式的炮擊。弓箭兵的左右各有五千輕騎兵,他們的任務是護住前軍的兩翼不受對方的攻擊,前麵的陌刀手攻擊雖然無比犀利,但是兩翼卻是他們的軟肋,騎兵很容易便可以衝開他們的側翼。中軍部分就是赫赫有名的玄甲軍,足足有一萬人之多。為了防止意外,輜重部隊的最後麵,又特意安排了兩千陌刀兵以及五千弓箭兵。
百濟方麵的布置,最前列的是一萬刀盾兵和長槍兵的混合編隊,他們的身後則是兩萬弓箭兵,兩翼分別為兩千輕騎兵護衛。再往後又同樣是前麵一樣的布置,唯一不同的就是除了最前麵的弓箭兵兩翼有騎兵外,後麵的部隊就再也看不到騎兵的身影。
這也不能怪百濟的騎兵太少,這麼一個平原和山地組成的國家,能夠擁有四千騎兵已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要知道即便是大唐,在沒有將回紇戰敗以前,近百萬的軍隊當中,騎兵的數量還不到八萬。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對於他們出產的戰馬,控製的非常嚴格的,基本上不會有上百匹戰馬同時出售的情況發生。
由於戰場的兩側有山脈阻隔,百濟雖然有三十萬的大軍,但是能夠擺開陣勢的部隊,甚至還不到十萬人,其他的部隊則在山口之外列陣,要想進入山口作戰,隻能等到雙方交戰之後,出現了大量的人員傷亡,此能夠進入其中。
直到此刻,大唐的將領們仍舊無法理解,百濟的這種排兵布陣的用意。按理說對方應該選擇在開闊地帶,也就是足以令他們的三十萬大軍,全部展開的地方作為交戰地點才對。隻有這樣,他們才有可能利用人數上的優勢,對大唐的軍隊進行包圍。可是,他們卻放棄了這一優勢,選擇了這麼一處明顯對他們不利的區域,作為此次作戰的戰場。如果不是大唐的斥候,早早的便在兩側山上設立了觀察哨,確定他們並沒有其他的舉動,大唐的將領甚至不想在這裏進行決戰。
百濟方麵進攻的戰鼓開始敲響,一萬刀盾手和長槍兵的混合編隊,以及兩萬弓箭兵開始緩緩的向前壓上,不過他們的輕騎兵卻在原地沒有任何動靜,想來是不想過早的就讓這支唯一的騎兵出擊。
大唐的前軍卻沒有任何要出擊的跡象。不過站在原地不動,並不意味著要被動防禦。位於弓箭兵後麵的神威大炮開始發威,不過由於不想過早的便曝露出全部的實力,從而令對方失去繼續作戰的勇氣與信心。大唐的神威大炮,隻有其中的二十門向對方開火,而且還特意的減緩了射擊的頻率。
地麵上的厚厚積雪,大大的降低了神威大炮的威力,基本上與二十架投石車同時拋擲石塊的效果持平。這樣一來,百濟方麵進攻的隊伍,雖然損失不小卻還在他們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於是百濟的軍隊並沒有選擇後退,而是繼續的向前逼近。
雙方相距還有一裏的距離,百濟進攻的部隊損失已經超過兩千。這個時候,大唐軍隊最前麵的陌刀手,開始向前推進。跟隨在他們身後的弓箭兵,則繼續的站在原地,絲毫沒有前進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