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著一輛剛剛經過簡單測試的汽車,前往二百多裏以外的沈陽,李恪的這一舉動也可謂是大膽之極。盡管他已經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但是他依然還是太過於低估了大唐的汽車製造水平,與後世的製造水平上的巨大差距。首先,在汽車的減震方麵雙方就具有極大地差距,連橡膠輪胎都沒有的汽車,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行駛,其顛簸程度簡直是比起上刑好不到哪裏去。
剛剛離開營州的時候,李恪的老婆們出於好奇心,還輪番的坐上去實驗一番,但是行駛了不到十裏路以後,便再也沒有人肯坐在上麵受罪。李恪也不過是堅持了二十餘裏,便猶豫顛簸的他都快散了架,而不得不改騎戰馬前進。
第一天宿營的時候,整個隊伍隻是前進了四十餘裏,便不得不停止了前進。沒有辦法,從二十裏過後,這輛汽車便開始不停地出現各種各樣的毛病,向什麼螺母脫落、發動機過熱、方向盤鬆動等各種各樣的大小毛病,便接二連三的出現,使得王海川忙得頭暈眼花的。不過萬幸的是,一直到宿營的時候為止,汽車都能夠進行正常的行駛,這倒是令李恪大為驚奇。他之所以提出要駕駛汽車前往沈陽,並非是一時興起想要炫耀一番,而是想通過此番的長途跋涉,使得這輛汽車設計中的毛病,都能夠通過遠行全部的呈現出來。哪怕是最終抵達沈陽的時候,這輛汽車已經變成一堆廢銅爛鐵,隻要能夠把其中設計不合理或者需要改進的地方,都一一的呈現出來,就已經是最大的收獲了。等到王海川回到營州之後,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與改進,新的具有實際意義的汽車,將會在短時間內製造出來。那時的汽車才真正的初步具備了代步的要求,也就具備了批量生產的可能。
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上午準備出發繼續趕路的時候,汽車突然間罷工,王海川想盡了一切辦法,都不能使得汽車發動起來。李恪在得到消息以後,經過一番檢查終於發現,原來是由於汽車就停在露天之中,由於外麵的溫度過低,從而造成發動機內的蒸汽結冰,這才使得汽車無法發動起來。於是指點王海川在汽車的下麵點起幾堆篝火,慢慢的將整個車子都給考熱,使得存留在發動機內部的冰融化開,汽車這才重新發動起來。
接下來的三天裏,由於汽車發生故障的頻率越來越頻繁,再加上地麵的積雪較厚,使得整個隊伍的行進速度,始終維持在每天四十裏左右。到了第四天宿營的時候,這輛汽車從外觀上看,已經不複剛剛組裝完畢時那麼光鮮亮麗,幾乎所有的地方都已經被王海川拆開進行過維修,所以看上去更像是個打滿了補丁的百年前的老爺車。
第五天一大早,由於距離沈陽城已經不過百裏,再加上連日來都是在雪地之上宿營,李恪的孩子們中已經病倒了兩個。所以在出發的時候,李恪下令讓五名親衛用繩索牽引著汽車前進,天黑前務必要進入到沈陽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