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研製步槍(2 / 2)

有了大把空閑時間的李恪,再一次開始給孫思邈默寫藥書。如今的孫思邈也算是認了命了,踏踏實實的在沈陽城中的道觀內住了下來。李恪不在沈陽的時候,他便潛心研究和編寫他的藥書《千金方》,而李恪回到沈陽並且有時間的時候,便鑽研李恪默寫出來的前世醫經。他現在已經把李恪視為了神人,一個對醫理沒有什麼研究的人,居然能夠將二十年前所看過的醫書,一字不差的默寫出來,而且其中還沒有任何明顯的錯誤,這需要何等的記憶。當然,他做夢也想不到李恪所謂的記憶,實際上是神仙采用仙術強行存進他的腦海中的,就算是想要忘記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有了李恪這個半吊子醫生的從旁協助,孫思邈研究編寫《千金方》的速度大大的獲得了提升。隻不過如果他要是知道,自己苦心研究了幾十年的醫經《千金方》,早已經印刻在了李恪的腦海中,而並非是他對於醫藥方麵的研究有多高超,是否會嘔血三升,然後氣得然後一命嗚呼。

陪著孫思邈研究了幾日醫術,並且默寫出最後一部前世的醫書之後,李恪再也無法忍受這種平靜的生活,找了個借口便不再去找孫思邈,而是把大把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了沈陽的軍械製造局。沈陽的軍械製造局的研究方向側重於對火藥的使用方麵,這一點倒是比較符合他的口味。在他的倡導和提一下,製造局的工匠們開始研究火槍以及紙質彈殼的研發。

不管是在這個時代還是在後世,大部分男人都會對各種冷熱兵器感興趣的。在沒有穿越到大唐之前,李恪便是槍械的愛好者,各種各樣的槍械雜誌幾乎擺滿了他的臥室。早在火藥被他製造出來之初,他便產生了製造步槍的念想,但是那個時候的條件還不成熟,即便是製造出步槍來,也隻是最初級的火槍,而這種火槍不管是射程還是射速,就連殺傷力都無法與現在的大唐弩箭所能媲美,所以他這才將這個念頭壓了下去。

如今,隨著蒸汽機的廣泛使用,尤其是在煉鋼方麵的應用,使得製造出來的鋼鐵質量有了長足的進步,雖然還不能生產合金以及無縫鋼管,但是卻也能夠勉強的達到要求了。於是,研製和生產步槍的念頭被他再一次拾起。

槍管的問題暫時得到解決,下麵需要考慮的就是彈殼問題。金屬彈殼還不能夠做到量產,直接便被他放棄。在他的記憶中隻有關於紙質彈殼的簡單介紹,卻沒有任何的細節,也就是說他隻知道有紙質彈殼的存在,但是並不清楚紙質彈殼的構造以及生產工藝。不過這並不能難倒他,可以肯定的是紙質彈殼肯定是比較結實的,而且還是防水防火的。反正有的是時間,慢慢研究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