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三年(2 / 2)

有了這一次的慘痛教訓,工匠們再進行炮彈研製的時候都小心了很多,但是三年的時間已經過去,卻始終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而李恪在前一世畢竟不是軍火方麵的專家,而他所購買的那些軍事方麵的書籍、畫冊更是不可能教人如何製造炮彈,再加之他所掌握的知識也早已經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了他們,所以到了這個時候他也已經不可能再提出什麼有用的建議,一切都隻能依靠工匠們自己摸索了。

此時距離唐太宗禦駕親征百濟已經過去了五年的時間,在這五年的時間裏,大唐一直對百濟地區采取懷柔政策,以盡快的恢複當地的經濟。然而大唐的懷柔政策並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反倒令當地人認為大唐這麼做是柔弱的體現,在當地一些不甘心就此沉淪的破落貴族的挑唆下,當地的民眾不斷的發動旨在推翻大唐統治的暴亂。

大唐當初打下百濟之後,便定下了懷柔為主的調子,所以為了不刺激百濟當地百姓的神經,很快便將大軍撤回本土,僅留下數千兵馬作為維護當地治安。一開始百濟人發動暴亂的時候,人數較少而且多為自發的,組織者也沒有什麼明確的目的性,所以很快的便被大唐在當地的駐軍給鎮壓下去。但是隨著發生暴亂的逐漸升級,開始有一些接受過教育的人參與其中,這樣的人通常都比普通百姓的見識要高出一大截,他們善於組織和鼓動百姓的情緒,甚至於還有些曾經當過兵甚至於做過軍官的人加入其中,這些人通常都擅長練兵和指揮作戰,有了這些人的加入,發動暴亂的勢力也就有了明顯的提升,而大唐在當地的駐軍再想進行鎮壓,就變得異常的困難。

當百濟發動暴亂的勢力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早就對百濟心存覬覦知心的新羅國王,又適時的跳了出來,從暗中扶持並提供兵器裝備其中幾股實力比較強大的勢力。很快的,百濟的大唐駐軍便被這些個層出不窮的暴動,給折騰得焦頭爛額,求援的信件如同雪片般的送往京城長安。

如果不是因為李恪事先便向李世民提及,等到新羅方麵見到大事可為,忍不住跳出來的時候,再出兵連同新羅一起剿滅,從而徹底的將這裏的隱患消除,李世民恐怕早就忍不住要再一次禦駕親征了。

事情果然如同李恪事先預料的那般,當新羅見到大唐遲遲的不肯向百濟方麵派出援兵,便再也忍不住要跳出來了。不過新羅王還是留了個心眼,並沒有直接出兵占領大唐所占據的百濟領土,而是打著幫助宗主國平叛的旗號,將百濟叛亂者所占據的靠近新羅國境的土地收入囊中。當見到大唐方麵沒有就此事發表任何意見後,膽子也就變得越發的大了起來,一口氣將泗沘城以南的地區全部侵占,就連北部的黨項城、南川停、金突城等大城也盡數收歸己有,僅餘下周留城、任存城、熊津城以及泗沘城四座城池,仍舊控製於大唐的手中。

眼見出兵時機已經成熟,李恪在請示了朝廷以後,兵分兩路一路由北海城的房遺愛統帥北海艦隊的三萬大軍從東麵沿海路直撲新羅人的國都金城。而李恪則率領三萬大軍從陸路經平壤直接進入到百濟境內,首戰便在南川停將駐紮在這裏的兩千新羅軍以及數千百濟的反叛軍盡數消滅,又下令全軍封鎖住城池的四個出口禁止城內所有人出入,最後下令炮兵向城內連續發射了近百枚燃燒彈。直至全城完全陷入到一片火海之中,這才下令繼續向南開進。

期間曾有將領有些不忍,對此李恪不屑的說道:“鴨綠江以南的這些人,除去我大唐人以外都是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大狂妄之輩,從來都不知道感恩,與其留著他們浪費糧食,倒不如盡數屠戮幹淨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