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天緣(1 / 3)

一群垂髦兒童,喧鬧著進入山林。他們個個手持柴刀繩索,上山拾柴。

時當初夏,天氣已漸漸熱了起來,孩子們一踏過濃蔭蔽日的山林,頓覺涼爽宜人,紛紛解開衣襟,納涼歇氣。

領頭的孩子叫張保,今年十二歲,生得粗實有力,是村中農戶張發榮的小兒子。他板起曬得黑紅的麵孔,竭力作出一種威嚴淩人的樣子,將手一擺:“上!”

娃娃們立即跟著他,沿著崎嶇小徑,往山上爬去。

爬了盞茶功夫,他倏地回轉身來,喘著氣.舉起左肘,用袖子擦了擦汗,然後順手一伸,神氣喝道:“眾將官!”

一如往昔,十多個孩子齊聲吼道:“本將在!”

“爾等速速分散殺敵,一個時辰後將柴禾擔至此地,待本帥率爾等班師回朝,不得有誤!”

“得令!”

這幾句對白,都是他們看戲時學來的。應對完畢之後,孩子們嚎叫著,縱馬揚鞭,手奔各自尋柴的地方去了。

站在最末的一個孩子,名叫李劍心,隻有八歲,是九華山下張家村教書先生李祟白的兒子。他生得白淨稚嫩,俊秀聰穎,舉止活潑而不失秀氣文雅。由於年齡比別的孩子小,上山時便落在了後麵。但他生性高傲,偏不服人,情願掉在後麵咬牙緊趕,也決不呼叫別人停下等等地。因此,他剛剛趕到孩子們停足的進方,人家已一轟而散,可他還沒喘過氣來。

他解下係在脖子上的汗巾,把頭上的汗珠拭盡,然後打量周圍的林木。

這一帶枯柴幾乎不見,因為已經抬過好幾回,由於俱柏山鎮林妖,他們都不敢再往高處爬。可是,如果不往高處走,這柴要到什麼時候才拾得夠?

他想起這一年來參加拾柴的情形,心裏就覺得不好受。按照張保的規定,誰最先拾夠柴禾,誰就在“班師回朝”時當“先鋒’,走在全隊人的排頭。可他每次不僅當不了“先鋒”,連“中軍”也沒他的份,他總是回回當那個不光彩的”後軍”,走在最後。偏偏母親隻要他跟著大夥兒上山拾柴,便會倚在門扉上翹首等待,一見進村的頭一個孩子,就要忙著問:“阿保;我家劍心呢?”

而回答總是千篇一律:“師母,他歸隊最遲。走在最後呢!”

不行,今天不能在這附近拾柴,往上走一裁不一定就會碰上山妖鬼怪。於是,他便繼續往山上爬。

爬了一會,他站下來聽聽,夥伴們此起彼落的畔叫聲。所柴聲還聽得清清楚楚,他便放下心。

他想,再往高恐怕會遇到林妖山魁,還是沿偏坡定的好。便離開了小路,鑽進革深林密的偏坡。果然,這裏的枯木幹枝就顯得多得多。

他興奮地扯下一些幹枝,用雙手握住柴刀-一折斷,堆在一處。用不了多一會,就所了一小堆,他高興極了,心想,這回再不會是一個“後軍”了吧!

他想象著自己第一個走進村子的得意勁,在地後麵跟著一長串比他大的孩子,母親則以驚異、欣喜的眼光,上下打量著她的愛子……

“哎喲!”他忽然一腳踏空,驚得他亡魂皆冒,尖叫一聲。

“膨!”他結結實實掉下,摔了個四腳朝天,嚇得“哇”一聲大哭起來。

漸漸,他止住了哭聲。

抬頭看,落下來的洞口不過瓦盆大,被基草這得嚴嚴實實。這洞頂離地一文來高,四壁都是光溜溜的岩石,哪裏爬得上去?一急,眼淚又泉湧而出。

慌亂中,忽然記起了昨日爹爹教他念的一段書,那上麵有兩句話,爹爹講了又講,那就是:“安寧勿懈墮;有事不迫速。”這是漢代仲長統的言論。意思是平安日子的時候,千萬不能鬆懈大意,這樣,縣發生什麼事,便不會慌慌張張。

爹爹還經常要他膽大心細,臨危不懼,還告訴他取名“刻心”的含義便是“劍膽琴心”,要他別當書呆子,世事稍變就無以為生。

如今,不是碰到了事麼?慌張害怕又有什麼用?喊人也聽不見;隻有自己想辦法出洞。

他止住了眼淚,四下瞧瞧。發現有一處壁上通著個銅盆大的洞,他滿可以鑽得過去。

於是,他站了起來,兩手攀著洞壁,鑽進了洞口。

這洞小而窄,連身子都不能站起。他隻好兩手兩腳學狗爬,一口氣就爬了七八丈遠,洞才定了起來。他慢慢直起腰,揉著疼痛的膝頭,蹣跚著走了十多丈,便到了洞邊。

朝裏一張望,隻見是一間有如大廳的石室,光線雖不十分明亮,倒也還看得清。他從洞邊往下跳,一個趔趄總算站住了。

他發現,地上盡是深陷進石的腳印,最奇特的“是腳印裏還刻著數字,一二三四——也不知有多少。他不禁又驚又奇,便順著數字踩著腳印走,想到腳印忽左忽右,忽前忽後,統來繞去,最後回到一,一共是三百六十多。這一遍走完,他已經出了一身汗。

嘿,是什麼人有趣得很,在山洞裏刻那麼多腳印。

他休息了一會,又去看壁上的字和圖。他來的那麵壁上.畫的盡是光頭和尚,和九華山上那些廟裏的和尚一“樣。畫上的和尚或站或臥,或抬腿伸胳膊,好看得很。

中間壁上也是和尚,各種姿態不一。左麵壁上則是和尚舞劍,比前兩壁的和尚更為有趣,姿式曼妙威猛,一股熱氣,審高伏低,半空舞劍,煞是好看。

三麵壁上都有字,他從頭一麵壁上看起。

開首這樣寫道:

“至此洞者,堪稱有線。有心習此技者,待神功大成,毀去壁上圖形及地上步法。無心技藝者,速離此地,但慎勿為外人道,以免把引奸邪小人,練成絕藝為惡,則後患無窮矣。

切記、切記,鎮之、慎之!”

李劍心自五歲起隨父念書,四書五經己讀通兩三遍,雖然不甚了了,倒也識不少字。以上這些話,他能領會十之七八。於是,接著往下看。

老鈉於此洞潛修二十載,自感涅-之期不遠,一身絕技也因之失傳。怎奈世上惡人甚多,挾技淩人,無惡不作,有違天和。思之再三,故將絕技留傳有緣,望來者勤習迦葉伏魔論功,藝成後匡扶正義、鋤暴安良,廣結善緣,以積陰功。但若技成後為惡,必遭天譴!戒之戒之!

迦葉伏魔神功乃佛門上乘心法,世間練習法雖多,但皆不類此法。此法在動中調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身手步躡之間,默念心法,氣自然生。比之他法進展尤為神速,隻要誌堅勤練,多則二十,少則十五載,必能打通任督二脈,成大氣矣!”

這一段他就不大明白,。隻知讓你學成一種神功後,要當好人,不做惡人。另外,練什麼氣要走著練。除此兩點,他一概不懂。

接下來的是圖象與地下步履的配合,他一時興起,便參照圖上所示動作與腳印號數,跟著比較起來,弄完三百六十個腳印,他覺得並不費力。玩夠了,他又接著瞧石壁上的字,竟然一點也不懂了,但壁上字諭.說這是心決,要背誦下來。便照著字死記硬背.反複五遍,便已背得滾瓜熟。

這麼一折騰,他感到累了,便坐在地上休息。他忽然又想起,這壁上的字是何人雕刻的呢?他又在壁上找,發現留字的人叫“無我上人”。留字的年月雖有,他卻不知是何年代。

休息一陣,猛然想起該如何出洞,旋又急得跳了起來,惶惶然找出路。這間客堂般的大廳三麵是壁,唯一麵通一長長的石洞,他看著害怕,想想還是從原路回去的好。便又爬上洞壁,又作狗爬,回到原地。

他仔細觀察四壁,這才發現凹凸之處不少,便鼓起勁往上攀,雖然掉下來數回,但總算讓他爬出了洞。出到洞口,心中大定,忙將柴禾捆好,找回摔下洞時扔出的柴刀,便欲下山,奪那“先鋒”之位。忽又想起要是下次再來此洞怎麼下去,便又拖來一根丈餘枯樹,粗如兒臂,將一端放到洞底,這樣以後再來就可攀緣上下了。

他背起柴禾,從偏坡繞回路上,走不遠就聽見小夥伴們正在喚他,你一聲我一聲,好不熱鬧,連忙扯起嗓子答應,一溜小跑下坡。

這次,他自然又是“後軍”,不過並無怨言,他的心還留在山洞裏呢。

母親一如既往,依門眺望,見兒滿頭大汗負薪歸來,都是每次又憐又借。待心兒進至小院放下柴禾,便忙著替他拭汗、打水。父親則從書房出來,稱慰幾句。

李氏道:“夫君,心兒不過八歲,這柴不要讓他抬了吧?”

李崇白望著嬌妻一笑:“古之立大誌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誌。”

李氏白他一眼,道:“夫君自己不求功名,莫非要心兒將來去做官不成?”

李崇白笑道:“我既不求功名,怎會使心兒為名利勞碌?但人生在世,立誌不可缺。心兒可在文章詩詞上下些功夫,但得一些佳句留傳千古,也不枉讀書一場。”

“那你為何不讓他專心讀書?小小年紀就讓他上……”

“好啦、好啦,夫人.須知好文章也換不來鬥米,若無生活之能,長大何以為生?所以,這躬耕良田、擔柴曆新,需得小時做起,不要再像他這個半路出家的父親,於農事一竅不通,惟有請四鄰助耕才能收獲這糊口之光、好不愧煞人也!”

夫人也笑道:“誰讓你得罪權貴、落個削職為民呢?這不是活該?”

李崇由哈哈大笑:“古入曰;’法不阿貴,繩不撓曲。’在下又豈能違背古訓耶?”

李劍心不禁心裏納悶,不知父母親說些什麼。不過他依稀記得,小時自己一家並不在此地居住,那時父親似乎多著百民家中人來人往,有如鬧市。後來不知為了什麼,一舉家搬遷,有許多許多人相麼那真是哭聲一片、給他印象極探。後來,坐在馬車裏,全家就到這兒來了。跟著來的有者仆阿福和婢女小蘭,但過了許久。不知何故,連阿福和小蘭也都走了,最後隻剩下他們一象三日。爹爹請人耕田,自設學館教材裏的孩子們念書,母親則洗衣做飯,縫縫補補。一家人粗茶淡飯。倒也過得快快樂樂。他哪裏知道,父親曾官至知府,因懲辦當地惡少,得罪了惡少在朝為宜的親戚,被人家陷害參了一本,創官為民。他父親因此心灰意冷,便覓一清靜地方住下,從此不再涉足官場。又因昔日為官清廉,兩袖清風,在此地住下後。蓋一簡陋居所.再購置了十來畝田地,哪裏還有多少金錢。為了讓老仆和婢女能回家團聚,這餘下的銀子統統給了他們,以後的日子便無所依托,隻有靠幾畝薄田生活了。

“再說劍心將柴放好,母親又是忙著管他拭臉,又是忙著給他送涼茶水。今年以來,母親已不再說不讓他拾柴的活。隻是將他攬在懷中、不厭其煩地間長問短。他也興致勃勃說說山裏的情形,隻把自己摔下山洞的事演過、一則伯母親擔心,二則是遵守洞中留字者的意思。

母子倆在談得高興,忽聽村中驚叫連聲,緊接著是一陣喝斥和鏗鏘鐵器交碰聲。李劍心急忙掙出母親懷抱,一溜煙跑出了門。隻見各家都有人在村後空場跑,便也不顧母親的呼喚,跟著村人前往。

大家到得場邊一看,驚得又往後退縮。劍心從人叢中擠到前排,張保正好也在,一見他就指著場中興南地叫道:“快著!”

隻見場中刀光劍影,正打得十分激烈。四個道上打扮的人圍鬥一個獨臂道士,但見劍光閃爍,縱股竄閃,把村中老小著得目瞪口呆。

忽然;獨管道入一個踉蹌,腿上血流如注,四個道人也收勢站好,不再攻擊。

其中一個道人喝道:“玄元,還不快把神丹秘訣交出,免你一死!”

獨臂道人也不答話,以劍柄迅速朝腿上點了幾下,止住了流血。

另一道人吼一聲。”咱鬼都四煞,與人交手從不留下活日,你還不交出秘訣換命!”

獨臂道人麵色蒼白,但卻毫無懼意.眼一瞪,叱道:“你們不顧江湖信譽,以眾淩少,我獨臂真人豈能屈服於邪魔之力?粉籍不在身上,你等又來我何?”

四煞之一的天狼道人,冷笑道:“玄無,你若執迷不悟,道平使生擒了你,讓你嚐嚐陰魂按脈的滋昧,到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後悔莫及!”

獨臂其人雖是江湖一流高手,無奈今日碰到的是江湖凶名四傳的大魔頭,而且是四煞俱在,武林中又有幾人能是他們的對手?看來今日凶多吉少,被他們活捉後用陰魂搜脈整治,那真是淒慘到了極點。這明魂按脈點穴法,能使人筋縮脈曲,痛苦難當,終生給曲殘廢。是以聽了天狼老道之言,渾身不禁起雞皮疙瘩。但縱使如此,這秘籍也不能被他們拿去,以免助長寬焰。今日若是不能脫困,就把這秘籍毀了,與魔頭拚個同歸於盡。

主意打定,猛地往上一挺身,四煞以為他要躍高潛逃.念頭一閃,同時拔起三丈。哪知獨臂真人隻是虛動,見四煞果然上當,立即平躍,一竄十丈,越過村中眾人頭頂,躍入村中小道,投入村舍後消失了。

鬼都四煞輕功也極了得,從半空落地雙腳一點,像四隻猛鷲撲入村中,但已見不到獨臂真人的蹤跡。四煞又躍至屋頂,四處張望,隻見一灰袍身影,正往九華山腳奔去,和他們相距有五十丈左右,立即展開輕功,拚命追趕。隻幾下縱躍,便也失去了身影。使得跑來的村人。議論紛紛,驚歎不已。李劍心和夥伴們又驚又喜,對五個老道的本領欽羨不已。他們一致認為獨臂者道是好人,那四個山神惡煞般的老道,要始人家的什麼東西,肯定不是好東西。

張保道:“要是我也學會武藝.今日就要幫那獨臂老道,把四個惡道殺了!”說著比手劃腳,興奮不已。旋即又想出個主意,讓大家跟他到場子上去,依照剛才目睹的一場廝殺,他們也來大打一番。眾小兒歡呼雀躍,拔腳就往村後跑。李劍心還沒跑上幾步,就被母親叫住了。他一向極是聽話,雖然不舍這場熱鬧,但還是乖乖跟在母親身後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