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國,皇宮某殿。
楊柳青將一封信放在桌上,道:“師父,師伯他們,明日就該到了。”
柳二姐放下手中武國皇室收藏的武學典籍,起身走出宮殿。
楊柳青看著她走出去,輕歎口氣。
她走到殿外,對站在那裏等候的陳青道:“明日兩位師伯便會到皇都,勞煩陳將軍代我迎接。”
陳青連忙道:“不麻煩,末將也有許久沒有見過景王殿下了。”
陳青是跟著楊柳青從混亂之地,一步一步打出來的,一直打到皇都,是輔佐楊柳青登基的重臣之一。
他的地位,便等同於開國將領,與數年前不可同日而語。
即便是景國或是齊國使臣到來,也不需要他親自出城迎接,然而這次卻並不一樣。
他接到命令之後,就匆匆離開。
明日出城迎接景王,若是不叫上衛良,怕是他日後和自己沒完,樊瞎子也得叫上,他們都受過景王的恩惠和教導,這些禮數是應該的。
柳二姐回到殿內,取了秋水,對楊柳青道:“我要離開一段日子,你國事雖然勞累,但也不可疏於練武,這對你大有益處。”
楊柳青點點頭,道:“徒兒知道。”
不多時,白發老者從外麵走到殿內,疑惑的問道:“你那師父怎麼走了?”
楊柳青想了想,道:“師父她……,有些事情要處理。”
楊萬裏不再追問這件事情,忽然問道:“聽那姓李的子要來了?”
楊柳青點點頭,道:“師伯明日就到了。”
“這就好……”楊萬裏臉上露出笑容,道:“這子鬼主意多,一肚子壞水,到時候讓他多幫你出出主意……”
……
李易見過景國都城,見過齊國都城,也見過武國都城。
排除個人感情因素,三者比較而言,齊國的京師應該是最氣派的,至少從外麵來是。
當然,綜合而論,還是京都更為繁榮。
武國的皇城,是這三者中最為寒酸的。
李易和如儀一路走來,對於武國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武國在經曆了長達十年的動蕩之後,想要重新恢複國本,是一件長遠的事情,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
楊柳青剛剛登基不久,武國的一切可謂是百廢待興,雖然她有自己為她量身打造的本本,但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
武國的罰,在國內戰亂結束之後,混亂之地就不再供應了。
李易以前覺得這沒有必要,但現在怕是要重新改變計劃。
每隔幾,他都會聽到齊國又滅掉了西邊某個國的消息,以齊國如今的實力,橫掃西部諸國,隻是時間問題,到時候,這片大陸上,阻礙他成為下之主的,就隻剩下了武國和景國。
若是齊國真的全力以赴,武國在有罰的情況下,也未必能贏。
若是沒有罰,那麼趙國很有可能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鑒。
當然,景國不會眼睜睜的看著齊國吞並掉所有的國家,到那個時候,就真正的到了這片大陸上的勢力重新洗牌的時候了。
他和如儀進了城門,打聽了皇宮的位置,便向那個方向走去。
如儀輕歎口氣,道:“相公先寫了那一封信,若是如意知道我們到了,怕是會故意躲著。”
李易當然知道柳二姐會故意躲著,但若是她自己沒有想通,就算是他和如儀無聲無息的出現,她還是會走,而且會比她主動躲著更嚴重。
李易笑了笑,牽著她的手,道:“沒關係,反正我們也沒有什麼事情,她躲到哪裏,我們就追到哪裏,她躲煩了,躲厭了,自然就出來了。”
武國皇都的確是寒酸。
路麵坑坑窪窪,汙水垃圾遍地,連景國的一個二線城市都比不過,更別已經全都換成水泥路麵的京都。
就連齊國京畿地區,那些重要城池的主路,也都是由裁切整齊的青石板鋪就的。
當然,這也屬於李易自己的疏忽。
他給楊柳青的本本上記載的,大多數都是革命經驗,關於奪取勝利果實之後,應該如何治國,也涉獵了一點。
但是有關這些基礎建設的,卻沒有提到過。
“閃開,閃開!”
一頭駿馬從後方奔行而來,街道上的行人紛紛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