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一等獎學金,該請客的也請了,旅遊的也旅遊了,剩下的錢牛博核算了好幾遍,總共3456.72元,仔細再想想,還要刨去旅遊時買水和打公交的錢18元,最後剩3438.72元。
牛博有記賬的習慣,打高中起就把生活裏的各項開支,大到生病看醫生,小到雞毛蒜皮,凡是記賬時能想起來的都會記下來。
記賬讓牛博更珍惜每一分錢,他知道錢來之不易,他姐姐的幫助是他的生活費主要是來源。
他核算了一下,上大學後,他平均每月的生活費在550元左右。這在室友看來是不可思議的,怎麼能存活?
牛博花銷安排得當,每個月底都還略有結餘,他的原則是前緊後鬆,細水長流。他知道錢來的明明白白,不能讓錢去得糊糊塗塗。
他的室友,就拿鏡楓來說,不可同日而語。
鏡楓每個月都有1500元生活費,但是一到月底就哭窮,還找牛博借小錢度日,因為他用錢大手大腳,前鬆後緊,買武器裝備都花了不少錢,可是鏡楓在家長心目中保持小乖乖形象,錢用完了,要錢的事,自然是蛤蟆和膠水——張不開嘴。
牛博拿獎學金的動力一度是戴上牙套,現在獎學金拿到了,而且錢也足夠去整牙。可是,牛博現在打消了這個念頭,他覺得這錢應該花得更值當,花在刀刃上,舍不得亂花了。
自然,他要把獎學金用作生活費,減輕家庭尤其姐姐的負擔。
正當牛博津津有味盤算著怎麼利用好這筆獎學金時,沒想到有一筆開支來了,有人發起,班上拿了獎學金的10個同學,要請整個班級聚餐。規則是按照獎學金金額多少劃分比例,獎學金多的多出錢,少的少出。
這時候,牛博那股因獎學金帶來的興奮感已經沒了,請班級吃飯,他沒有半點熱情,甚至有點抵觸。
他還感到有點冤,獎學金是憑著實力和努力掙來的,不是中獎,更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沒有拿獎學金的同學集體來分享。牛博一時怎麼也想不通。
眼看就要在班會上由10個拿獎學金的同學表決了。該舉手同意嗎?一定要舉手同意嗎?眾目睽睽之下,而且都是同班同學,沒有猶豫的餘地。
有一種不同的聲音傳到了牛博的耳朵裏,學習委員周芸心直口快,而且明確表態,放出話,堅決一毛不拔。
周芸學習委員,來自人口第一大省,自開學就一直在同學麵前為自己洗白:我高考成績562,相當不錯哦,就因為人口多,指標少,沒報上好大學,要是我住北京,不是清華也是北大。
她這次拿了二等獎學金。1700元。
聽到反對的聲音,牛博耳朵都豎起來了,他蠢蠢欲動響應這一毛不拔,做一隻鐵公雞。
不過,他凡是有糾結的事情,會問問學姐陳嬌鳳。這次不例外,他在班會表決前,他征詢了一下她的意見。
陳嬌鳳毫不客氣給牛博洗腦。
別的都不說。就說你拿獎,就沒有班上同學的支持嗎?
當然有的。優秀共青團員和三好學生,我都獲得了很高的票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