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零年五月的一天長勝接到了一封信函:“晏長勝同誌,根據黨中央關於落實分子的有關政策,學校決定收回關於你下放基層走‘五·七’道路的決定,限你在九月前返回學校,分配新的教學任務。理工大學”
長勝立即打報告向省政府請求批準自己返校工作。第三天高書記帶著任木子和一幫人來到鋼廠,先是叫長勝等人陪著視察了四個分廠,找人談話了解廠裏情況。晚上高書記找長勝談話:“好,長勝,這一年你確實兌現了諾言,省裏很滿意。我也兌現諾言:放你回理工大學。”
任木子則抓著他的胳膊說:“麼弟,你要回遼遠,我真舍不得呀。回去後代我向媽媽問好。”
第二天上午九點召開了全廠處以上幹部大會,首先由任木子代表省政府的任命:薑衛國為鋼廠總廠新廠長,袁立人為第一副廠長。接著高書記代表省委發表講話:“我代表省委向晏長勝同誌表示誠摯的感謝。在他的帶領下一個瀕臨破產的江佑鋼廠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改變成一個欣欣向榮,扭虧為盈,為國家上交利潤的大廠,而且成為全國鋼鐵企業中的先進大廠,創造了多項新紀錄。長勝同誌在其中功不可沒,起著決定性作用。長勝同誌是一位優秀的領導幹部,是我們的學習榜樣。更難能可貴的是,長勝在兢兢業業為鋼廠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時,在自己的休息時間裏他沒有去喝茶擺龍門陣,也沒打麻將消磨時光,而且投入了更辛苦的勞動中--鑽研科學,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裏無論在逆境中,還是在盛夏嚴冬裏他堅持不懈地攻克一道又一道難關,終於站在了科學的頂峰,他的辛勤勞動填補了超低溫量子物理學的空白,站在了世界先進的科技前沿,使他成了我國在超低溫物理研究的奠基者。為了科研他寧肯放棄鋼廠廠長的職務和待遇,心甘情願回到學校和實驗室,默默地去做學問,為我們偉大祖國的科學春天添上一筆濃密重彩。他這種永不歇息的頑強執行精神值得在座的每一位同誌學習的。長勝同誌的父母都是我黨的老黨員、老革命和優秀的領導幹部,長勝同誌從不願意借父母的光,堅持走自己的路,為繼承革命先烈的意誌,永不停歇,僅這一點就值得大家好好學習!永遠學習的!今天我以省委、省政府的名義向長勝同誌頒發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領導幹部的獎章和證書。熱烈歡迎長勝同誌走上新的工作崗位,並且預祝他取得更大的成績!”說完高書記熱烈的擁抱長勝。
然後是任木子、吳老、薑衛國、袁立人、劉伯祥……都上前來與長勝握手、擁護、依依惜別……
中午,在廠部食堂舉行了隆重的送別酒會。
晚上,高書記和任木子帶著大家到火車站為長勝送行。車開出站之後一位乘客問長勝:“同誌,這麼多人來送行,太讓人感動了。看來你真是個了不起的人。”
“沒啥,都是些工友、同誌而已。”長勝盡力淡化。
三十個小時之後車到北京,長勝到鄒教授家去看望老師。一見到長勝,鄒教授非常高興,高聲說道:“好,好,你又能回校做學問搞研究了。你還有幾年好時光,抓緊時間搞出更多更好地東西來。如果理工大學不能提供條件,我就讓北京大學出麵把你調過來,提供實驗室,調配助手。咱們一定要走在世界的前列。”
“老師,北大能同意我嗎?”
“長勝,我現在已經是北大校長了,又兼任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所長,這一點我還是能做到的。”鄒教授輕輕一笑。
“請老師放心,我到了理工大學一定好好幹。如果條件不行,我就求老師調我過來。”
“好,有事就找我。”
十一個小時之後,長勝回到了遼遠。此時正好是早晨,下了火車,長勝在行李處取了行李之後雇了個三輪車把行李拉回家。他摁了摁門鈴,二分鍾之後何靜出來開門,“喲,長勝,你可回來了!”她伸開雙臂抱住長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