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家庭浪費警示錄(1 / 3)

中國家庭浪費警示錄

現實中國

作者:澤津 嘉孝

浪費,《新華漢語詞典》的解釋是,一切沒有得到有效使用的資源或消費。

如今的中國,家庭浪費現象比比皆是,家庭浪費程度觸目驚心,家庭浪費數字更使人心驚肉跳。難怪一位德國學者感慨頗多:“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貧窮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浪費國家。”

此言一點不假。

你看!

在中國家庭裏,無論是節假日,還是慶生宴、親屬之間的聚會,那種窮“顯擺”、窮“攀比”、窮“炫耀”、窮“講究”之風愈演愈烈,甚至因“麵子”而不惜傾囊出動,造成了極為驚心的浪費。無論是在吃、穿、用、玩,中國人的窮“折騰”,已經忘掉了本民族的優良傳統,丟掉了“勤儉節約”的傳家寶。

更有甚者,對中國“小皇帝”的嬌生慣養,已經成為中國家庭浪費的根源。不管是春節、生日、升學、畢業,以及參加工作,平均每一位“小皇帝”的花銷竟達十幾萬、幾十萬人民幣!

再看!

在中國各地的大大小小的酒店、餐館、飯店、小吃部裏,到處都是家庭講排場、講麵子、比闊氣的隨禮場麵,餐桌上整盤整盤的菜肴隨意倒掉,整碗整碗的米飯隨意倒掉,半瓶、大半瓶的高檔、名貴的白酒、啤酒、果酒、飲料隨意倒掉。超豪華的婚喪嫁娶,已在中國人麵前司空見慣了。不惜重金的顯擺、炫耀、攀比,已把中國人搞得眼花繚亂。

第一章 31950億元,在家庭一年不經意中流失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那種“享受、炫富、比闊、攀比”的惡習,漸漸地在每一個家庭中滋生蔓延。鋪張浪費,不以為然。揮霍無度,津津樂道。透過這些林林總總,我們不難看出,中國的浪費不僅僅在官場上,而且在每一個家庭裏,在每一名家庭成員中,體現得特別明顯,甚至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這不得不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第1節 家庭用水:收水費時的爭執

“叮咚!請開門!”一陣輕輕的門鈴聲響,打破了黑龍江省綏化市二馬路市場2號樓8單元居民們早晨7時的寂靜。居住在502室的王女士一邊穿著拖鞋,一邊應答著:“誰呀?”

當王女士打開樓門時,門口站著兩位佩戴“收水費”標誌的工作人員:“我們是鐵路收水費的!你家第四季度用水3噸,收費7.5元!”

兩名收水費員轉身敲開了501室的馮家。當收水費員告訴一個季度用水12噸收費時,馮家的女主人瞪著眼睛,不滿地質問:“你們是不是收費多收了?我和對門的王女士家庭人口是一樣的,他們家的水費為什麼這樣少?我們家的水費為什麼這樣多?這裏麵一定有什麼貓膩。不是你們看錯水表了,那就是王女士做什麼手腳了!”

站在自己家門口的王女士一聽,頓時生氣了:“你說話注意點影響好不好?你憑什麼說我做手腳?你有什麼證據嗎?”

馮女士更是不肯相讓:“你就是在水表上做手腳了!我們就當著收水費員的麵,好好地查一查!”

在馮女士極力堅持下,兩位收水費員和她一起,走進了王女士的家。在王女士家的水表前,他們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查看了幾遍。可馮女士心有不甘,自己蹲在水表底下,又按照水管的走向查找了一番,也沒有發現什麼“貓膩”。

稍許,馮女士在王女士家的衛生間裏發現裏麵放著一個紅色的塑料桶,便問:“這是幹什麼用的?”

王女士笑著回答:“這是儲存剩水、髒水用的塑料桶啊!”

馮女士還在繼續“搜尋”著,她又發現王女士衛生間的馬桶有些異樣:“不對呀!你們家的馬桶和我們家的馬桶怎麼不一樣呢?”

王女士回答:“你們家的馬桶排水量是6升的,我們家的馬桶排水量則是3升的。”

這時,馮女士又發現了“新大陸”,手指著王女士衛生間的洗衣機,問:“你們家的洗衣機用水量是多少升?”

王女士輕輕地回答:“我們家洗衣機用水量是140升的。”

馮女士好像想起了什麼,用手一拍自己的腦門兒:“哎呀!我們家的洗衣機用水量是180升的呀!”

王女士笑了:“這一回,你知道我們家的水費為什麼少交的原因了吧?”

此時,馮女士的丈夫不知什麼時候站在眾人的後麵,用手指著自己的愛人:“你可別在王女士家裏丟人現眼了!你們看一看!我們家購買的洗衣機用水量是180升的。當時,我覺得太大,可你卻說用水量大的洗衣機洗衣服幹淨。可人家王女士家的洗衣機用水量是140升的,不也照樣把衣服洗得幹幹淨淨的嘛!”

馮女士的丈夫又用手指了指:“你再看一看王女士家衛生間裏的馬桶,排水量是3升的。可我們家的馬桶排水量是6升的。你們看一看,這一比較相差一倍之多呀!你不是看見王女士家有一隻塑料桶嗎,她那是將洗衣機排出的水,平時洗臉、洗腳的水,存在塑料桶裏。家人大小便,全都用剩下的水進行衝洗呀!”

這時,收水費員攔住馮女士丈夫的話頭:“我們普通家庭中不良的費水習慣很多。比如,用馬桶衝掉煙頭和碎細的廢物;先洗土豆、胡蘿卜後再削皮;衝洗後再擇蔬菜;用水期間,去開房門、打接電話、調換電視機頻道而不關水龍頭;停水時忘記關掉水龍頭,來水時水流遍地而無人管;洗手、刷牙、洗臉時不關水龍頭等等。”

馮女士臉紅地點了點頭。

收水費員介紹說:“我們每一個家庭、每一位成員,都應該節約用水,確保一水多用。例如,洗臉水用後可以洗腳,然後再去衝刷廁所。每一個家庭應該向王女士那樣,預備一個收集廢水的塑料桶,將洗衣等生活廢水收集起來,用以衝廁、拖地等。如果這樣,一個三口之家每月可節水1噸左右。”

另一收水費員補充說:“還有,我們用洗米水、煮麵水刷碗,可節省生活用水及減少洗潔精的汙染;還可用洗菜水、洗碗水來澆花、洗車。同時,用養魚的水澆花,能促進花木生長。另外,我們用洗滌靈清洗瓜果蔬菜,需用清水衝洗幾次,才敢放心食用,不如改用鹽水浸泡消毒,隻衝洗一遍就可以了。”

最後,兩名收水費員不無感慨地說:“隻要我們每一個家庭改掉不良的用水習慣,就能節水70%左右。照這樣計算,每個月、每個家庭可節水1噸左右。那麼,全國2.6億個家庭(全國13億人口,每個家庭以5口人計算)一年將要節省750億元人民幣!”

據國家中標認證中心高級工程師嶽宗文介紹,家庭用水存在許多隱性的浪費。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居民生活用水嚴重超標,用水量超過8噸/月的用戶占總用戶的50%~80%,其中家庭洗衣用水浪費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洗衣用水占全部家庭用水1/3,一般普通洗衣機洗一次衣服用水多在150升~180升之間。

目前,我國城市洗衣機社會保有量約2.6億台,以每周3次使用頻率粗略估算,全部洗衣機每年耗水量至少30億立方米。如果每一個家庭、每一位家庭成員,改掉不良的用水習慣,一年全國家庭能夠節約出714個昆明湖,或者是93個懷柔水庫啊!

第2節 家庭飲食:一家三口的胡吃海塞

前不久,黑龍江省綏化市的孫大海家中搞裝修,夫妻倆不得不暫時來到弟弟家借宿。因為刷牆的味道太濃,孫大海夫妻倆全天候地在弟弟家休息。到了中午時分,正在菜市場賣菜的弟弟,人還沒有進屋呢,聲音卻從百米之外飄進了院內:“老婆子,今天中午哥哥、嫂子在咱們家,都吃什麼、喝什麼呀?”

弟弟穿著拖鞋直奔廚房,打開櫥櫃,端起魚肉菜盤子,“撲哧”一聲,將剩菜倒進垃圾桶裏。接著,他抄起豬肝尖的菜盤子,又是“撲哧”一聲,將剩菜倒進垃圾桶裏。

站在弟弟身後的孫大海,心疼地說:“那兩盤菜一點都沒有壞,你怎麼舍得倒掉呢?”

弟弟嘿嘿一笑:“哥哥、嫂子來了,我和你弟媳怎能讓你們吃剩菜、剩飯呢?”

弟媳補充說:“我們這個家沒有吃剩菜、剩飯的習慣,一家三口人每天每頓飯全都吃新鮮的!”

孫大海遺憾地嘀咕著:“可惜啊!可惜啊!”

中午時分,經過弟媳的煎炒烹炸,六道色香味俱佳的炒菜端到了飯桌上。不一會兒,弟弟的兒子從外麵回來了,與伯父、伯母客套一番,操起筷子夾了一塊紅燜鯉魚,嚐了一口,驚叫著:“媽媽!你這道菜怎麼做的?怎麼這樣鹹啊!”

弟媳隨手也嚐了一口:“不鹹啊!”

弟弟之子生氣了,將筷子一放:“我不吃了!”

弟弟夾了一筷子幹煸肺子,嚼了幾口,不滿地說:“老婆,我問你,咱們家是不是缺少食鹽啊?”

弟媳顯得無奈的樣子:“你又怎麼了?我說你們爺兒倆怎麼如此難伺候啊!”

結果,六道菜有三道菜誰都沒有動一次筷子。

午宴過後,孫大海夫婦和弟弟、弟媳閑聊著當今家庭裝修的材質、款式、價格等問題。這時,弟弟之子從外麵購買了巧克力糖、奶酪、冰糕、膨化食品。弟弟之子笑嗬嗬地用手抓送給父母、伯父母,並連連說:“這些東西可比炒菜好吃得多了!”

當兒子將那些零食送進廚房冰箱裏時,突然,弟媳大聲地喊著:“兒子,你給我過來!”

弟弟之子走出來,問:“媽,你要幹什麼?”

弟媳用手指著擺在麵前的零食:“我問你,我最喜歡喝的酸奶你怎麼不買呀?”

弟弟好像想起什麼:“不對呀!前幾天買的完達山牌酸奶不是還有嗎?”

弟媳一邊吃著冰糕,一邊解釋著:“你還不知道吧?完達山牌酸奶我喝了一年多了,我現在就是想要嚐一嚐飛鶴牌酸奶是什麼味道!”

弟弟聽後,馬上催促著兒子:“你快去買吧!”

這時,孫大海將所有的話題全部集中到“家庭飲食”上來:“我說弟弟、弟媳呀!你們家真的特別富裕嗎?我看未必。可從你們家倒掉剩飯、剩菜,吃飯時挑食、隨意購買零食來看,你們可不是一個勤儉之家呀。我看,找一個揮霍浪費的典型,你們家還是當之無愧的!”

弟媳有些掛不住麵子了:“哥哥、嫂子,你們來到我家,那不得盡盡地主之誼嗎!平日裏,我們不是這樣的。”

弟弟一聽,“撲哧”笑了:“老婆,你這不是在撒謊嗎!平日,咱們家不就是這個樣子嗎!按照我的想法是,要想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自己的肚子,不吃好、喝好,那不是白活一回嗎?否則,我們即使到了陰曹地府,那也對不起閻王爺呀!”

孫大海將手一擺:“弟弟你說得不對!你們這種思想完全是缺乏社會責任意識,你們這種鋪張浪費完全偏離了正確的財富觀。雖然錢是你們自己掙的,物品是你們自己購買的,可你們別忘了資源可是社會的。假如社會資源全部由錢來支配的話,那麼世上的窮人將是寸步難行,甚至是無有立錐之地。為此,我們家庭無論多麼富有,甚至是億萬富翁,可都永遠不會將所有的社會資源市場化,也絕不能將自己的財富當作驕傲和浪費的理由啊!

“如果將你們的奢侈習慣轉化成為節儉習慣的話,全國按照2.6億個家庭計算,每一個家庭一天在吃喝上節省30元,全國可節省78億元。全年按照300天計算,全國可節省23400億元!”

第3節 家庭穿戴:看不順眼的舊衣舊褲

遼寧省沈陽市某一保險公司副經理曹元雙(化名),現年56歲,原籍是黑龍江省望奎縣衛星鎮某村。從小學到中學,從中學到參軍,從部隊到地方,曹元雙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位農民出身的孩子,家境貧困使他念念不忘的是“勤儉持家”。

曹元雙從部隊轉業到沈陽市某保險公司任職,由於業績突出,還不到一年時間,被提升為公司副經理。隨即,曹元雙也就組成了家庭,妻子是沈陽市某建築商的女兒。他的妻子從小嬌生慣養,大手大腳,講究穿戴,揮金如土。

結婚之前,曹元雙妻子的服飾就有八大皮箱。可以說,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數不勝數,應有盡有啊!結婚後,妻子在早、午、晚三段時間三次更換服裝。對於妻子的舉動,曹元雙的的確確是看不慣啊!不到一個星期,妻子便從商場購買一套服飾,然後在家中對著鏡子反反複複比照著。

有一天下午,妻子要去太原街,吵著、嚷著要讓曹元雙陪。沒有辦法,曹元雙硬著頭皮答應了。

當曹元雙主動將妻子平時愛穿的裙子拿出來時,妻子卻是一臉的不高興:“你把這件裙子拿出來幹什麼?”

曹元雙不加思索地回答:“給你穿啊!”

妻子鼻子一抽抽:“去去去!我不要這個過時、老氣、醜死人的裙子!”

曹元雙大為吃驚:“你前些日子不是都穿了嗎!你看,這裙子哪兒也沒有壞,哪兒也沒有舊。你怎麼說不穿就不穿了呢?”

妻子生氣了:“作為我們這樣的家庭,作為房地產開發商的女兒來說,穿著舊衣服,穿著過時的衣服,那是不允許的。我今天讓你陪我去太原街,就是要購買新裙子的。”

曹元雙用手指了指臥室衣櫃上的皮箱:“你好好看一看,這皮箱裏的衣服,還不夠你穿戴嗎?”

妻子聽後,氣得臉都白了:“我就明確地告訴你吧!皮箱裏的衣服,我準備來一次大清理,徹底地將那些衣服扔掉。這叫‘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呀!”

曹元雙跺著腳,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你,你、你……”

又有一次,曹元雙的妻子在單位發現一女同事身穿的服飾很好看,當即打出租車來到中街某一商場。可惜來晚了一步,此款式的服飾已經售光。無奈,她又連連進出七八個商場,總算選中了近乎女同事的服飾。一回到家,妻子前前後後、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地比試著。

曹元雙斜睨著眼睛,問:“你又花錢買衣服了?多少錢?”

妻子眨巴著眼睛,不以為然地說:“不多,這件服飾才3500元呀!”

曹元雙吐著舌頭:“什麼?3500元錢你都不嫌多?”

妻子將嘴一撇:“我們單位女同事的服飾,和我一模一樣,人家花了5500元錢都不嫌貴呢!我比她還少花了2000元錢呢!”

曹元雙再也忍不住了:“你這個敗家的女人,一點都不知道勤儉節約呀!”

妻子理直氣壯地回答:“當今的社會,就是相互攀比、追求新奇的社會,誰要是擁有了新奇,那就擁有了高貴。高貴是每一位公民追求的最高境界!”

曹元雙大聲地喊叫著:“你純粹是胡說八道!不行!我和你誌不同、道不合,幹脆你我馬上離婚!”

妻子也不甘示弱:“好啊!你提出離婚,正合我的意!你這個土鱉孫,我還看不起你呢!”

當天下午,曹元雙和妻子在當地民政部門辦理了離婚手續。然後,曹元雙沮喪地回到了樓區。

當曹元雙快走到門衛室時,門衛喊住了他:“曹同誌,有一個人找你。”

曹元雙順著門衛手指的方向一看,原來是一位環衛人員。

這位環衛人員笑了:“你是不認識我,可你的妻子卻認識我呀!”

曹元雙緊皺著眉頭:“我和我妻子都已經離婚了。”

環衛人員聽後,不無遺憾地說:“怎麼能夠這樣呢?我是在清掃衛生時,認識你妻子的。你們這個樓區的住戶,都是特別有錢的人家。你們扔掉的衣服、家具等東西,拿到農村都是寶貝啊!我就不理解,城裏人真的那麼有錢嗎?尤其是你們家,扔掉的東西,特別是衣服,那是最多的!”

每天早晨4時,這位環衛人員起床到居民區各個垃圾投放點清理垃圾。在分裝垃圾的同時,他發現其中有不少物品可以重新利用。於是,他便單獨挑出來,有的是自己用,也有的是賣掉。現在,這位環衛人員全家人穿的衣服和褲子,以及戴的旅遊帽,全都是從垃圾箱裏挑出來的。在他的臨時居所,還存放著一些居民扔掉的家具。有的木櫃,他拉回農村老家自己留著用。

這位環衛人員告訴曹元雙:“我今天找你妻子,是想問一問還有沒有秋季衣服了,我們村裏有不少人沒有換季的衣服呢!”

這位環衛人員說,城裏人扔掉的許多東西都有用,有成袋的大米、白麵和小包裝的麵包、餅幹。許多衣服還能穿,就包起來扔掉。有的鞋子並沒有壞,也被扔在門外。被扔掉的帽子各種各樣的,有布的、棉的、皮的。

這位環衛人員痛心地說:“我們農村可幹不出這樣的事情,城裏人扔掉的東西,農村人都用不起。農村有的人穿褲子都帶著補丁,一頂帽子從爺爺輩都能戴到孫子輩呀!”

曹元雙咬著牙,說:“就是因為我妻子過於鋪張浪費,我才和她離婚啊!”

這位環衛人員啞言、悄悄地走開了。

半年後,朋友曹元雙突然打來電話說,他和妻子複婚了!

筆者高興地說:“好啊!複婚好啊!你們是怎麼複婚的?”

曹元雙回答說:“是妻子的父親,我的嶽父嚴厲地批評和說服、教育了她數次,這才使她認識到了家庭浪費的嚴重性。在我嶽父串聯下,父女二人主動找到了我。妻子是又檢討、又解釋,我們就這樣複婚了。”

然後,曹元雙在電話裏語氣十分沉重地說:“老同學啊!中國家庭浪費猛於虎啊!我有一筆細賬可以好好地算一算,按照全國2.6億個家庭來計算,三分之一是城市家庭的話,那麼城市家庭就是8700萬個。每一個家庭平均扔掉的衣物每月為150元,全國城市家庭每月扔掉的將是130億元。那麼,一年全國城市將要扔掉的卻是1560億元啊!”

第4節 家庭采購:學齡前兒童的消費

隨著經濟快速的發展,隨著人們財富的劇增,有個別家庭,對琳琅滿目的商品,對眼花繚亂的大千世界,格外目不暇接,甚至有些措手不及。盲目地追求,盲目地跟風,盲目地攀比,盲目地揮霍浪費,已經達到令人無法理解的地步了。

筆者的侄女是在黑龍江省某縣衛生局工作,丈夫是在某縣銀行任業務員。他們的孩子還沒有出生呢,小夫妻倆就來到商場選購一大批《胎兒保育》《孕前知識問答》等書籍。同時,還購買了一大批有關兒童方麵的歌曲CD。購買回來後,還沒有一星期的“新鮮感”呢,幹脆就丟棄在一邊不管了。也不知是哪一位“高人”指點,侄女和侄女婿又將兩個人的半年工資拿出來,到商場和書店選購了一批新的書籍和CD。

他們的兒子出生一個月後,侄女不管自己的身體如何,命令丈夫陪同她來到書店,不管價格多與少,隻要是育嬰方麵的書籍,有多少就買多少。然後,又將育嬰方麵的錄音、音響等方麵的CD,全部來一個“風卷殘雲”。

半年過後,他們的兒子已經牙牙學語了。小夫妻樂嗬嗬地一商量,得到了公爹、公婆的準許。然後,小夫妻在前麵“開道”,公婆、公爹輪流抱著“小皇帝”緊隨其後,“浩浩蕩蕩”地朝著當地的大商場開進。

一進商場,全家人齊奔兒童服飾專櫃。凡是一年四季時髦的、奇特的服飾,統統收納。緊接著,全家人又湧到兒童玩具專櫃。這一回,不是大人來挑選,而是由售貨員一件一件地擺在“小皇帝”麵前。隻要是“小皇帝”伸出手來,那就毫不客氣地買之。售貨員深知這是一家不怕花錢的主兒,幹脆就“毫不保留”地逗著全家人笑著、選著、買著。

逛了多半天,侄女累了,侄女婿的腰包掏空了,公爹、公婆也都傻眼了。他們打了兩輛微型麵包車,前呼後擁地離開了這家商場回家。

侄女的兒子已經5歲了。有一天,筆者因一次采訪順便來到她家看望。作為“姥爺”,筆者在附近食雜店購買了近200元的禮物。見麵時,侄女卻對眼前的禮物不屑一顧,弄得筆者尷尬萬分。

筆者推開門,整個屋子裏全都是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的玩具。眼前這個家,完全被“戰爭”籠罩著,完全被“武器”控製著。“小皇帝”從外麵回來,一張嘴就嚷嚷開了:“媽媽!商場裏又有新玩具了!”

侄女拉著“小皇帝”的手:“好了,雙休日媽媽領著你挑最好的、最貴的玩具去買!”

筆者急忙插話:“這屋裏的玩具都擺不下了,怎麼還去選購啊?”

說完,“小皇帝”搖晃著侄女的胳膊:“媽媽,我看見小豆子他在看一本叫什麼《白蛇傳》的小人書,你也給我買一本呀!”

侄女立即點頭:“好的!我給你買!”

筆者聽後,笑了:“這孩子還小呢,他知道什麼是《白蛇傳》嗎?你給他買有什麼必要嗎?”

侄女回答說:“伯父,隻要我兒子喜歡的,隻要是市麵上有的,那我就給他買。你知道這是什麼?這才是‘智力開發’呢!”

這時,侄女婿下班回來了。他坐在筆者麵前,自我炫耀地說:“我們夫妻倆,不管是兒子的,還是我們的,還是我們父母的,隻要是喜歡,那就要采購。不用就扔掉,扔完了再采購。”

當前,學齡前兒童的浪費觸目驚心。由於過度追求“智力開發”,偏離了正確的引導方向,全國2.6億個家庭,如果每一個家庭平均每個月浪費的額度為200元,全國家庭每個月扔掉的則是520億元。那麼,一年全國家庭扔掉的將是6240億元。

由此可見,全國每年家庭浪費水資源是750億元,家庭扔掉衣物是1560億元,家庭兒童采購浪費是6240億元,家庭吃喝浪費是23400億元,還有家庭用電浪費、家庭手機浪費、家庭兒女訂婚浪費、家庭電器浪費、家庭糧食浪費等沒有列舉外,一年全國家庭竟在不經意中白白地浪費掉31950億元。

第二章 變了味的春節,每年扔掉2600億元

春節,是我國最最喜慶的節日。我們在歡度這一佳節的同時,是否還記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耳熟能詳的唐詩嗎?據調查顯示,人們在春節期間的浪費,竟是非節假日的20倍。

第5節 春節前:忙碌送禮的麵子消費

中國的節日和外國的節日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有人說,中國的節日,就是送禮。而春節則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春節前最最忙碌的是送禮的人們。

大商場裏,買購物卡的人排起了長隊。很顯然,大部分購物卡是用來送禮的。馬路上,外縣市的車輛突然多了起來,知情人說,那是外市縣進省城送禮的,有單位送禮的,也有個人送禮的。年前,高檔商場、名煙名酒專賣店、高檔水果店、皮革店……全都是手裏大包小包的人流啊!

在哈爾濱市鬆雷商廈裏,一家進口服裝櫃台有一款牛仔褲,售價為1800元。一位顧客比畫了半天,看得出來他是既喜歡又嫌價格太貴。這時,走過來一位中年人,張嘴就問:“哪一款牛仔褲最貴?”

服務員隨手拿出這條1800元的牛仔褲,這位男子看了一眼,說:“給我開5條!你給我好好地包一下,我要回去送禮啊!”

在新世界商廈,有一款進口的腳部按摩機,6000多元一台。一位從大慶市來的顧客,一下子購買了6台,並讓服務員幫忙放進車子裏,嘴裏不停地說:“我這是送禮啊!還不知道人家喜歡不喜歡呢!”

在各個大型商場裏,年前購物卡銷售異常的火爆,每天人們都排著長隊。有的人一次購買幾千元、上萬元,甚至幾萬元的購物卡。所有的商場工作人員都說,個人買卡幾乎沒有自己用的,全都是送禮的。

除了商場的購物卡,健身卡也成為過年送禮的時髦選擇。有一事業單位一位科長說,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我們單位的幾位領導都喜歡健身,過年不買別的了,幹脆花幾萬元辦幾張健身卡送給領導,這樣做既體麵又貼心。

除此以外,有的人送鍋,還有的人送菜刀。送鍋,可不是一般的鍋。遠大購物中心廚具專櫃營業員說,她們賣的鍋是歐洲王室專用品,這個牌子在歐洲是十大奢侈品牌。即使是不使用,擺在廚房裏也可以彰顯主人的生活品位。最重要的是,此鍋不用油,從養生學來講,使用此鍋就是為自己的健康投資。最便宜的三千多元,還有更貴的。別看此鍋價格驚人,可購買者卻是絡繹不絕。特別是春節臨近,這裏每天平均銷售不低於400套,全都是為送禮而來的。

現在市麵上又流行起春節送菜刀。懂得內情的人說,菜刀因與“財到”諧音,自然也就旺銷。有的進口刀具一套上萬元,可送禮的人們,毫不吝嗇地5套、10套、20套,甚至50套地購買送禮。

當然,春節期間送煙、送酒一直很火。在哈爾濱市最大的煙草專賣店裏,每天上午都會停放許多車輛,都是購買名煙的。

有一個顧客抱怨說:“我都排兩個多小時了,還沒有買上呢!昨天我是下午來的,名煙賣沒了,什麼都沒有買著!”

有的人一箱箱地購買軟中華,一條600元,20條需要一萬多元。可有的人說,買的不抽,抽的不買。

在中山路一家名酒專賣店裏,春節前的名酒銷量大增。服務員說,雖然茅台酒已經跌價,假茅台酒也多,可作為中國人來說,是心中的“國酒”,仍然將茅台酒作為送禮的首選。有的人一買就是一箱、兩箱的,他說:“春節前要打點送禮的人很多啊!”

一位年輕靚麗的機關女幹部,千裏迢迢進京送禮。為了慎重起見,女幹部提前一天進京住下,第二天她終於見到了居住在北京市的某單位領導。這位領導沒有任何架子,熱情地接待了她。由於是第一次來到領導家送禮,女幹部顯得格外緊張,急得額頭一個勁兒冒汗。臨出門時,女幹部慌裏慌張地掏出購物卡放在茶幾上走開了。

可這位女幹部回到賓館這才發現,自己在緊張之中,竟把購物卡送成了房卡。最後的結局是,領導百思不得其解了一夜,女幹部翻來覆去地忐忑了一夜。

第6節 春節中:輪流吃請的麵子競賽

大年初一一大早,一陣電話鈴聲打斷了黑龍江省綏化市居民孫靜(化名)的夢境。他那疲倦的勁頭還沒有消退呢,便知電話是誰打過來的。一接聽,是單位劉成(化名)的電話:“孫兄,你們今天上午幾點鍾到我家呀?”

孫靜回答說:“年前我們不是說好的,那不是上午10點鍾嘛!”

放下了電話,孫靜和他的愛人穿好了衣服,打了一輛出租車,敲開了劉成家的樓門。

不一會兒,同事張霖(化名)夫婦也隨後趕來,也用同樣的禮數,走進了劉成屋內。還不到10分鍾,同事趙寶(化名)夫婦相繼趕到。

春節宴會開始了。飯桌上,擺放著熱氣騰騰的、五顏六色的十道菜肴。按照劉成的話來說,十道菜肴象征著今後的生活“十全十美”。劉成夫婦分別將高檔白酒、罐裝啤酒、精製果酒全部打開,按順序為客人們斟滿了酒。

然後,賓主頻頻舉杯。當這裏的人們“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時,劉成夫婦將手一擺,高聲地喊著:“諸位兄弟姐妹們!下麵有請我們的孫子、孫女為各位爺爺、奶奶們表演節目!”

劉成的孫子、孫女分別演唱了歌曲《哇哈哈》《讓我們蕩起雙槳》。隨即,兩位兒童深深地向客人們鞠躬。這一鞠躬不要緊,孫靜夫婦急忙拿出1000元錢的紅包奉上。坐在一旁的張霖夫婦皺了皺眉頭後,拿出1500元錢的紅包送給了劉成的孫子、孫女。

這時,同事趙寶夫婦聲稱去一下衛生間。不到五分鍾,趙寶夫婦將2000元錢的紅包遞給了劉成的孫子、孫女手裏,並連連說:“對不起!小意思!”

趙寶夫婦的動作,使得孫靜夫婦、張霖夫婦特別尷尬,他們什麼話都沒有說,隻是在心裏各自打起了“小九九”。

此時,劉成夫婦在問:“明天是誰家請客了?”

張霖夫婦異口同聲地回答:“當然是去我家了!”

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二上午10時,孫靜夫婦、劉成夫婦、趙寶夫婦魚貫而入地走進張霖家。形式和程序是一樣的,不過,張霖家的宴席是12道菜。他沒有別的意思,就是要比劉成家多上兩道菜。至於口味如何,那是另外一碼子事情了。

席間,張霖夫婦特意將自己兩個孫子用轎車接來。這兩個孩子沒有唱歌,而是朗誦了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和《七律.長征》。為了顧及各自的麵子,孫靜夫婦遞上的紅包是1500元錢,劉成夫婦的紅包是1500元錢,可財大氣粗的趙寶夫婦的紅包,又是2000元錢。

第三天,也就是正月初三上午10時,他們又在趙寶家擺開了“陣勢”。有趣的是,宴席上的菜肴是14道菜。不用說,趙寶那是力壓劉成夫婦和張霖夫婦一個“點”,顯示一下自己的實力。席間,趙寶夫婦不但將自己的孫女領來,而且還將自己的外孫女也請來,前來湊這個數。一個孫女和一個外孫女,特意為客人們跳起了新疆舞蹈和印度舞蹈。

這時,孫靜夫婦考慮到自己的腰包,膽怯地遞上了1500元錢的紅包。劉成夫婦感到力不從心,臉色紅紅地遞上了1500元錢的紅包。而張霖夫婦既要照顧別人,又要考慮自己的麵子,遞上了2000元錢的紅包。

到了第四天,也就是正月初四上午10時左右,這四對夫婦相聚在孫靜夫婦家。顧及自己的麵子,孫靜夫婦炒了14道菜。他們的意思是,要與趙寶夫婦扯一個平。

可惜啊!孫靜夫婦的兒女們全都在南方工作,孫子、孫女們和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一起,根本不能參加這一特殊的“宴會”。其實,就在前一天晚上,孫靜夫婦已經想好了,孫子、孫女們不能參加,那麼,我們這一對老家夥上場進行表演,要拚命地將隨出的紅包奪回來。這時,孫靜清唱了一首歌曲《祝你平安》,孫靜妻子演唱了革命現代京劇《紅燈記》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當孫靜夫婦演唱完了,頓時將另外三對夫婦難住了。他們心裏都在打鼓:這紅包我們是給,還是不給呢?紅包是長輩送給晚輩的,可孫靜夫婦與我們是平輩呀!如果不給的話,那孫靜夫婦送出的紅包豈不是無法“回收”了嗎!

思來想去,還是趙寶的腦子靈活,他拍了一下手,說:“孫靜夫婦的孫子、孫女全都不在家,況且他們夫婦倆還展示了自己的才藝。依我看,我們送出的不是紅包,改叫為孫靜夫婦的‘出場費’怎麼樣?”

在場的人們齊聲稱“好”。於是,劉成夫婦遞上了1500元錢的“出場費”,張霖夫婦遞上了2000元錢的“出場費”,趙寶夫婦遞上了2500元錢的“出場費”。這四個家庭宴請後剩下的飯菜,還不到三天,統統倒進了垃圾桶裏。

第7節 春節後:廢棄·回收·打折·倒掉的浪費

春節,誠然是一個喜慶的節日。可是,一個家庭,尤其是家庭的每一位成員,除了吃好、喝好以外,絕不能忘記“節約”二字。近年來,中國的每一個家庭,恰恰就在春節期間大肆揮霍浪費,春節前瘋狂地采購,春節中盡情地揮霍,春節後則心痛不已。筆者可以用鄰居、親屬、朋友、同事為例,驚異地發現春節後每一個家庭的“四大煩惱”:

一是廢棄的禮品盒。

一到春節,便是親屬朋友來到各自的家裏登門拜年。這些人總是帶著各式各樣的禮品盒,有塑料的、木材的、金屬的,甚至是皮革的,真可謂應有盡有啊!春節一過,堆積在屋內、廚房裏的禮品盒,已成為家庭每一位成員眼前的一座“大山”了。筆者的好朋友寧某的妻子,不止一次地嘮叨著:“這些壇壇罐罐的、箱箱盒盒的,我們如何處理啊?”

寧某回答說:“那就扔掉吧!”

妻子皺著眉頭:“扔掉?那多可惜呀!你看,鐵盒、鐵桶的,還有那些設計精巧的禮品盒,真是舍不得扔掉啊!”

沒有辦法,寧某妻子來到街道附近的廢品收購站,張嘴問:“同誌!你們看一看我手裏這些精美的禮品盒,能不能賣一些錢啊?”

工作人員看了看,搖著頭表示不收購。

寧某妻子不解地問:“為什麼呢?”

工作人員解釋說:“這些精美的包裝盒既不能按個兒回收,稱重也比較困難。比如,有的金屬禮盒裏還套著紙盒、綢緞等,根本無法按斤收購。在我們眼裏,這些精美的包裝禮盒純粹是‘華而不實’呀!”

寧某妻子無奈地點著頭,嘴裏不停地叨念著:“浪費呀!真是浪費呀!”

二是回收的煙酒。

大家知道,春節期間越來越盛行的名煙名酒“送禮風”,同時,也悄然催生了一個特殊的行當——“名煙名酒回收”。

春節過後,就在每一處名煙名酒專賣店門前,貼出了一個赫然醒目的招牌,那就是“名煙名酒回收”。有的大酒店和廢品回收站,也相繼增加了一個項目,就是“名煙名酒回收”。事實上,許多城市的名煙名酒專賣店,本身又是名煙名酒的回收店。

長春市青年路一家煙酒專賣店的老板說,一些領導幹部在年前年後,都會收到很多很多的名煙名酒,這些人平時不缺這些東西。春節一過,他們把這些貴重的名煙名酒拿到這裏,以最低的價格賣掉。隻要不走眼,不收到假煙假酒,這些領導幹部保賺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