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兩害相較(2 / 2)

牛輔拒絕交出兵權,皇甫嵩亦厭惡此舉,但由不得他們不同意,丁原的斥候在夜裏混入鮮平郡,該賄賂的賄賂,該威懾的威懾,該刺殺的刺殺。不過十餘日,竟買通了鮮平郡太守楊奉出兵,一時間兩向夾擊,天下最後一支可能援助馬越的軍隊麵臨就地倒戈或解散的命運。

青州之地黃巾複起,攻略郡縣無惡不作。事隔數年,那些曾經滿腔熱血追隨大賢良師的草莽英雄大多淪落匪類,加之這些年被朝廷圍剿,為了安身保命隻得依附於橫行海上的管承、薛州之流,近年來從未停止掠奪郡縣,已與匪徒無二,所過之處盡是赤地。為了抵抗侵襲,青州向朝廷請求援軍,卻無奈被勤王大軍所圍,隻能艱難支撐。

至於中原,更是不堪。馬玩的六千兵馬向東營救馬越,試圖截擊孫堅袁術,在鞏縣咬住袁術的尾巴,打出一場漂亮的伏擊斬級千餘,搶奪到一批兵甲。不過僅是如此,在鞏縣伏擊的第四日,馬玩來去如風的馬隊陷入勤王軍四千兵馬合圍之中,缺兵短甲的涼州軍付出七百死傷千餘潰散的代價衝出重圍,至此一蹶不振撤回洛陽近畿,與董卓率領的洛陽兵馬在城下五裏擺出陣勢,與勤王軍決一死戰。

白馬寺外,這些日子僧人們來回奔走,假借化緣之名收集著各方情報,受丹陽名僧笮融之邀,齋戒沐浴收整藥石,隨後盡起刀槍,分散小股向著河內郡進發。

……

洛陽,永樂宮。

馬越出征之後,董卓短時間內憑借鐵血手腕誅殺不從者,將整個朝廷收入囊中,但與此同時董太後及袁紹為首的士人一係也並未閑著,而是終日躲在不見天日的密室中籌備著他們思慮良久的事情。

“太後,戰火已經夠多,眼下董賊出城應戰勤王軍,馬賊在河內郡生死不知,正是您清除叛賊的大好……”袁紹頗為恭敬地說著,馬越出城這幾個月洛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盡管有董卓代為壓製,卻不過是個將軍位,在洛陽的影響力哪裏能比得上四世三公的袁府,在袁紹的活動下,大批士人湧入董卓府邸,表麵上虛以為蛇內地裏則盤算著裏應外合。現如今,宮內期門、北營四軍及南軍大部軍侯校尉已經都是偏向他們或是中立朝堂的門閥公子,整個洛陽,明麵上在董公的掌控,實際上任何風吹草動都無法躲過袁紹的眼睛。

而現在,袁紹已經是位加侍中的衛尉卿,在宮內鼓動著董太後。驃騎將軍董重則坐在一旁,宮女侍從一旁,長扇微搖,碗中攪碎的冰塊浮在蜜水中,分外悠閑。

董重不禁感歎,袁紹是個好朋友啊,什麼事都不用自己親自過問,就這麼簡單容易地辦妥了,什麼馬越董卓,禍亂朝堂的東西到頭來不還是都得滾蛋嗎?

袁紹正滔滔不絕地說著,哪知道董太後一擺手,眉頭一皺,盡管眼睛早就看不見東西,但布滿白翳的眼睛仍舊好似能看見袁紹一般瞪著他,怒道:“朝廷大事,是爾等小輩可斷言的嗎?馬君皓董仲穎如何,輪得到你來說?”

袁紹聞言閉嘴,董氏太皇太後可要比董重難對付的多,看不到眼神更難以看透內心,董太後一擺手,袁紹隻得躬身退下,臨走前看了董重一眼。

董重也不知怎麼回事,突然間姑姑就生氣,急忙弓著身子爬到董太後身邊低頭問道:“姑姑,可是那袁本初說了哪裏不順您的心了嗎?本初亦是大義為天下,終究還年輕,您別往心裏去……”

“老身不是氣他,老身是氣你不爭氣啊!”董太後閉著眼睛說道:“堂堂驃騎將軍,竟被一袁家小輩牽著鼻子走,袁家為了驅逐馬越董卓不假,可你看現在,尚書台哪一道政令不得先通過袁氏的公府?你啊……豎子誤國!”

“啊?姑姑,袁氏無甚野心,不至於竊據……”

“唉,當今袁氏一家獨大,馬越就是還在洛陽,隻怕也無力挽狂瀾之能了。”董氏太後搖著頭說道:“不過也好,董仲穎入京以來天天有人到宮裏告狀,回去不出幾天必定涼州兵抄家滅族,兩害相較取其輕……這事情你去做吧,就按袁家小子的意思裏應外合。嗯……老身累了,你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