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朝廷不需要一個富有而強大的涼州,但馬越需要。
馬越最明白當一個人得到一份希望時卻被無情的剝奪,是什麼樣的感覺。
這種感覺在裴鶯兒那一身紅的血色婚禮上深深地刺痛了他的靈魂。如果他不曾有過希望,穿行在這個混亂的世道他依然縱馬狂歌,即是隻能混著戈壁的風沙一口一口撕咬著幹癟的囊餅都沒有關係。
但當他對錦衣玉食習以為常,你讓他再去咬囊餅試試?
那是沒有一絲味道的飽食感,身體雖飽,靈魂卻非常饑餓,那種饑餓能夠讓人做出一切可怕的事情。
馬越深有體會,所以他不會讓這種感覺被跟隨自己的百姓所感受。
他們這些諸侯就像站在這個世界不同角度的人們,平民出身的馬越行事上仿佛處處充滿憤怒;生來金貴的袁紹一切都是那麼理所應當;血統與現實的落差令劉備追逐仁義;而這天下的百姓們啊,便追隨在這些人的理念之後尋找著拯救世界的辦法。
盡管有一點是誰也不能否認的,每個人所站的位置與他的選擇有著必然的聯係。
外界有許多人都在辱罵涼國,嘲諷馬越,甚至在戰爭前夕總會有許多的風言風語湧入這個新型的國度,那是潼關數丈的關防都阻不住的流言攻勢。
但沒有哪個涼國人是傻子,你一個涼國人能被江東人策反了嗎?如果連你的國家的不複存在了,你一個老涼人孤零零地站在外麵,會有好果子吃嗎?所以哪怕千夫所指,任何一個在涼國境內敢妄言涼王、涼國的壞話,即便他說的是真話,也會被人轟擊而出。
孝高皇帝劉邦的那句異姓不可封王實在是太正確了。
誰是國家?你是國家,我是國家?國家是沒有實體的,有的僅僅是九百萬戶百姓彙聚而成,他們有著同樣的心,同樣的夢,所以才擁有涼國。
這個國家他有再多的問題,都輪不到外人來說,甚至都輪不到我們自己去謾罵……出現問題,大家要一起來把事情做得更好。這個世界難道還缺少批判辱罵嗎?這種過時的言論已經太多了。
這世界唯一欠缺的,是獨立思考和理解寬容。
國家意味著與生俱來的凝聚力,如果有人破壞你的國家,那麼站出來是每一位國民所應做的,那一刻就是當仁不讓!
因而劉備走進青州時,心中是懷揣著忐忑不安的。
因為這塊土地上每個人看他的眼神都像看著一個生死大敵,即便有涼王的覆甲親軍一路護衛,但那一雙雙恨不得生食己肉的眼神令他難以忘懷。
他的身份太過特殊,他不單單是一位獨立於涼國之外的諸侯,同時他也曾是北海國外大破管亥黃巾餘黨的將軍……可謂是新仇舊恨。
就算端端正正地坐在涼王對麵,劉備的後脊仍舊時不時地感到發冷,但這種時候他沒有感到一絲氣餒,他已經一路走到這裏,哪裏會在見到馬越的時候認輸?
哪怕這頓豐盛的酒宴不吃,他也要盡力勸阻馬越息兵。
“在下有所耳聞,傳言殿下發強兵欲攻徐州?”劉備端著酒樽向馬越祝酒,看得出來馬越給了他作為一名客人非常高的禮遇,各色禮儀以王爵與他同規格,沒有絲毫輕視,這令劉備感到欣慰的同時也有些擔憂,馬越是個很有主見的人,未必會因他三言兩語而改變部署。“在下還聽說,涼王之子也在軍中?”
“玄德也知道了?不是欲,而是正。”馬越笑著將酒樽一飲而盡,對劉備說道:“徐公明打的不錯,先頭的捷報已經傳回三封了……馬某那兒子也還爭氣,以千餘之軍據守營寨,擊退了五倍於己的徐州軍。”
馬越笑著再度斟滿酒樽遙遙舉向劉備,“提及此事,應再飲一樽。”
“在下敢問一句,涼王興兵,是因裴氏子於軍中為臧霸所殺一事?”馬越皺著眉頭微微頷首,卻見劉備卻放下了酒樽,滿懷深切地對馬越說道:“涼王殿下,在下此行不遠千裏,便是為了勸說殿下暫且息兵啊!”
“備曾聽聞,古時仁義的君王不會因仇恨而興兵,大國之間的戰爭更不會荒唐地因為個人仇恨而展開。而今涼國之地位,涼王之身份,便如當世周公,難道您僅僅因一人之仇恨便要使徐州千千萬萬之百姓仇恨您嗎?因而,備懇請涼王收回成命,勿將兵災之禍患加至徐州無辜百姓的身上啊!”
————————————
寫完發現私貨有點兒多了,因為最近的一些網絡新聞評論與身邊的見聞發點牢騷,諸位將就著看。
多謝怒龍大哥的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