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科技,鋒利的鐵刀、尖銳的鐵箭頭,甚至還有堅固的鐵鎧,天下具名的將帥以更高的士兵組織度、協調度,用一百人打出五百個胡族勇士的效果,這是當然的肯定句!
而韓遂麾下的羌兵凶猛,則在於他是個讓所有羌人信服的漢人將軍,他精通漢家戰法,給羌人士兵裝配涼國軍隊的武器與鎧甲,他們的戰鬥力當然呈幾何倍地上升!
漢家戰法,歸根結底講究的是大範圍的以少敵多,小範圍的以多打少。所謂的軍陣,隻是形成這樣戰鬥效果的一種手段罷了。
在南方戰場,董仲穎就是這樣幹的。
董卓與益州嚴顏兩個須發斑白的老將,督率著八萬大軍向東邊的荊州進軍,已經很長時間了。
劉備在收到朝廷緊急求援之後沒有一點猶豫,將荊州的大片土地拱手讓人,督帥大軍一路北上,尾隨著馬岱的兵馬抵達河南尹地界。荊州的大好河山,就這樣進入了涼國與江東的爭奪當中。
江東人在西線荊揚之地的將帥部署,清一色皆為小將。
孫權、魯肅執掌大權,旗下周瑜、陸遜等人,在這個時代皆是籍籍無名的之將,但董卓也不敢小覷。
這些年江東在各地廣布戰場,這些人雖是籍籍無名,但也絕非碌碌無為的庸人。
董卓並未直接向荊州的襄陽進軍,因為荊州牧劉備在襄陽還留有一部人馬,何況他們的主要任務並非是攻占城池,城池都一樣,他需要的隻是擁有一條能夠運輸輜重的糧道。
糧道的意義,在於長短、在於安全,絕對不在是否繁榮。
一座非常繁榮的州治城池,對糧道而言並非是好事。
董卓驅趕著兵馬入駐武陵郡。
武陵郡是個好地方,境內七座城池足夠作為兵馬的糧草前線,北有洞庭,南下長沙,極好地能夠滿足董卓對占領荊州前線的部署。
不過讓董卓感到意外的,他進入武陵後第一場戰鬥,並非是與江東人展開。
涼國兵馬的強勢進駐,占領了山越蠻人的地盤,保衛家園的山越人在林水之間對涼國軍隊展開凶猛的襲擊……這也是為什麼,劉備毫無原因地帶走荊州大部兵馬的原因。
被孫氏驅趕的山越人,一路逃到荊州地界,與凶悍的江東軍不惜除之而後快不同的是,慈眉善目長者之風的劉使君劃出大片的土地,供給山越人居住,甚至還派人教給他們如何給水稻插秧。
仁義!
劉備是仁義的,這種仁義絕非假仁假義,但也不是傻仁傻義。
敵人的敵人,便是自己的朋友。江東人恨山越,山越也同樣深恨江東人。這就是劉備最需要的好朋友,能夠幫助他們打擊江東的一切力量,都是他最好的朋友。
隻不過,現在他的好朋友率先對涼州人動手了。
“密林之中,我們無法與山越人作戰,他們熟悉這裏的一草一木。”董卓已經擺好了陣勢,這是他的拿手好戲,無論哪個方向攻擊敵軍,都會同時使敵人遭受三個方向的打擊,而無論敵人從哪個方向進攻,都會受到三倍的涼國軍隊絞殺……不過這有一個前提。
在平原上!
這裏不是平原,敵人也沒有軍陣,狡猾的山越人會從任何能想到的地方發動襲擊,喂毒的箭矢射在涼國士卒的身上眼看便活不成,就連人高的大馬中箭都會腿軟地跑不起來。
這是毫無意義的消耗。
“擇選勇士,去與他們和談,告訴他們如果他們幫助涼王殿下向江東人進攻,當戰爭結束他們將會獲得自己的土地,不是像現在這樣客居在漢人領土。”董卓頓了頓,蒼老的聲音卻帶著一絲篤定,“就像涼州的羌人,為殿下戰,不分羌漢!”
李傕與馬越一樣,體內有著漢人與羌人的共同的血統,聽到這話皺起眉頭拱手說道:“大人,他們哪裏能與羌人相比?文身斷發簡直就是一群蠻子!”
“在某的眼裏,他們與我們沒什麼不同!”董卓轉過頭,臉上帶著少許的不快,沉聲說道:“唯一的區別不過是當年我們的先人生在中原,而他們成長在這裏。”
李傕愣了一下,才緩緩地點了點頭,對自己的侄子說道:“去吧,帶著你的親衛,和他們談一談。”
董卓輕輕頷首,望著在這片山林之間難得的平地擺開陣勢的涼國軍隊,突然有些想嘲笑自己。
放在十年前,他誓死不與山越人和談,但是現在?
仿佛很多事情在那次隴都逼宮之後都不一樣了。
事情怎麼做,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