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這兩位是我們少爺。”在李承乾也注意到這幾個依著華麗的俊男,讓他驚訝的是仆人口中的少爺竟然親自來了這裏。卻不知道所為什麼目的。而開始在一直車子旁邊的小廝想李承乾介紹到。還沒有等到李承乾回答,青衣人張永棟就拱手道:“兄台,在下張永棟,這位是舍弟張永梁,堂兄張中南。”說完就指著旁邊的白衣俊男和中年大漢。而聽到張永棟的介紹,兩人也是拱手含笑表示尊敬。李承乾聽到了後,於是趕緊回答道:“見過三位,在下姓邱雙字誌強。”幾人相互介紹後就是一陣客套。對於外界傳言張府幾位公子
出題舉行比賽所為什麼目的,李承乾不敢苟同,所以在幾人一番客套後,還是張永棟最先問道:“邱兄,原諒在下的冒昧,敢問先前的兩幅對聯可是親自所做?”不介意他的直接和不客氣。李承乾道:“正是拙作。”聽到李承乾的話,幾人都是一陣欣喜,趕緊答道:“邱兄,客氣了。如果邱兄的都是拙作,那麼我們這些人就不能上台麵了。不知道邱兄是否有空,肯賞臉到寒舍一敘。”李承乾也樂得這樣,於是說道:“張兄客氣了,可容我給客棧家人留個信息,免得他們著急。”派人回客棧通知李外福等人,讓他安排人帶著王家父子和幾個能工巧匠先回長安的一處莊園。這個還是以前的李承乾在封為太子的時候,做了幾件讓李世民高興和欣慰的事,才給他在長安城分封了一點莊園、其他的王宮大臣或者皇子公主的封底都在外地。不過相對而言封地就大得多了哦。
第一次來到張府,即使是身為現代人的李承乾也對這些建築感興趣,既有很重的東方色彩又有很強的西方氣息。將對稱和自然演繹的很完美。見到李承乾對建築很感興趣還一副平頭評足的談論。不由的問道:“邱兄,對此有什麼看法?”聽到張府的話,李承乾答道:“貴府一定長期從事和西域諸國或者更西的國家做生意吧?如果不錯,府裏的建築有很多來之於西域的風格”聽到李承乾的話,幾人都很好奇。來過這裏很多人,其中不乏西域商人,但是卻沒有人發現其中的奧妙,而李承乾第一次來竟然可以發現。於是說道:“的確,家父及祖上一直經商,其中和西域諸國的商人來往不曾間斷。這裏的建築的確是包含了西域的建築風格和我大唐風氣形式所建設。”回答和李承乾所想的不錯。
見差不多了張永梁先開口道:“邱兄大才,所以才請邱兄光臨寒舍一解其中的迷惑。”雖然知道來這裏肯定有事,但是就事論事,李承乾現在很討厭這些俗禮,繁瑣。但又不得不做出一副謙謙模樣,實在是有些難為人。李承乾道:“在下,才疏學淺大才不敢當,若張兄有何疑問,但請無妨。”張永棟道:“請原諒在下的冒昧,敢問張兄來自何處,所做什麼買賣?”李承乾道:“長安。做經營之道”低思了下,張永棟繼續問道:“何為經營之道?”李承乾道:“經營之道,包含盛廣。但其中最關鍵莫過於經商與經世之道。經商之道想必張兄及其家人知道不必我少。那麼就剩下經世之道。而經世之中,最重要的莫過於當今的統治者。其作為最大的莊家,任何一個舉動無論大小都可以改變很多。甚至會改變一個世界,或者千萬人受益,或者千萬人流離失所,家破人亡。不知道在下所說還合乎張兄所願?”在李承乾說的時候,張家的幾兄弟就對他的不同見識所吸引了。雖然說的很特別,但卻是真的事實。一個別具一格的解釋卻適合的適合。見李承乾問道自己,張永棟趕緊答道:“邱兄所說合乎情理。不敢有疑問。但請張兄將自己心裏所對當今天下的見識與我等共同分享一番。”唐朝時期民風比較開放,百姓議論朝政的事情雖時有發生,但也沒有想到這些人這麼直接的問出來。還敢當著自己這個未來老大的麵前問。但是對於這個二十一世紀的人來說,等級觀念很低,或者說根本就對自己沒有影響。而張家幾兄弟也有些著急,雖然這樣很不禮貌,被有心人利用對自己的家族還有不小的影響,但是卻不得不這樣問。因為有不得不這樣問的原因。這個時候李承乾道:“當今天子,仁懷天下,中年有為。能時時事事為天下百姓著想。廣納百姓臣子們的意見,大臣可以公開的批評皇帝本人的失誤。在朝廷有眾多的大臣兢兢業業為官,沒有一絲私心。武官不怕死,文臣不愛錢。相信在聖明的皇帝帶領下,我大唐一定開拓千萬世的功績,百姓們也會變得豐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