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準備寫《我夢星火》,嚴格說是以汪三為原形的小說。
打算寫長篇十多萬字,屬於小說中的高樓了。
建築高樓用的是水泥鋼筋和磚頭,建築小說用的除了文字還是文字。
建造大廈先要進行符合力學原理的建築設計,小說這東西設計很難搞,小說的發展需要符合小說人物發展的情感邏輯,寫著寫著要偏離原先的設計,所以海波拋下筆杆子幹脆不搞設計了。
海波打開電腦,用鍵盤敲出了“我夢星火”四個字。
海波先把我夢星火設置為二號黑體,覺得黑體太死氣沉沉,海波所要講述的汪三正在與疾病作鬥爭,死氣沉沉的不吉利。
於是海波把我夢星火改成了二號楷體,楷體感覺上來得輕鬆一些。
雖然汪三後麵走的腳步可能很沉重,但海波的想法還是要盡可能地用輕鬆一點的筆調講述我夢星火和汪三的一生。
我夢星火於一九九二年誕生在東北一個很大的城市裏,麵積大約有七十平米。
我夢星火靠近一個國營大廠的會堂,會堂每天下午、晚上放電影,人氣還比較旺。
開始汪三沒有請店員,自己賣從省城拉來的手工藝術品,閑了就找會堂賣票的姑娘聊天。
會堂賣票姑娘也有很多閑的時候,賣票姑娘也會來我夢星火串門。
賣票姑娘來了,汪三就買些糖果、瓜子的招待她們。
有糖果、瓜子,賣票姑娘就來得更勤了一些。
慢慢的一個叫馬燕娜的小姑娘就與汪三有了故事,後來還成了汪三的第二任妻子。
作為朋友的海波隻知道汪三剛拿下馬燕娜時感覺像騎在奔跑的馬背上一樣激情刺激;馬燕娜和汪三的婚姻,海波隻是囫圇吞棗了解個大概。
我夢星火火在二零零零年的秋天有一個轉折。
那時候北方城市工藝品製作發展加快起來,十字繡和手工工藝品也隨著紅火起來,城市建起了好幾個專門賣工藝品的大市場。
汪三抓住機會租了街麵和市場兩麵開門的店麵,把我夢星火遷進手工工藝品交易市場。
剛遷進沒有幾天,白婷一頭撞進了我夢星火。
白婷走進汪三的我夢星火時已近黃昏,白婷神態很疲倦,看見汪三的時候卻突然眼前一亮,好象落水者看見不遠處漂著一根救命木頭。
看起來白婷不像買自己的工藝品的,汪三有點警惕,汪三盯著走進店來的白婷。
白婷率先開口了:”大哥,我打聽一個叫王瀾的人。”
關於曾經在這個北方城市開過工藝品的王瀾,這個城市太大了,汪三不知道,就機械性的搖搖頭。
白婷的目光即刻暗淡下來,就象那個落水人剛剛看見漂近的木頭又被緊接著的一個浪頭衝遠了。
白婷向汪三道了謝轉身準備離開。
白婷的聲音細細的綿綿的,汪三聽來很覺得相當耳熟,就情不自禁的叫住了白婷。
“姑娘,你是藍鎮來的嗎?我是藍鎮來的!”
白婷一聽說汪三是藍鎮來的知道自己見到老鄉了,就異常興奮地轉過身來,“我就是藍鎮人。”
“說說你剛才提到的那個王瀾吧,雖然我並不認識他,但或許我可以幫你打聽打聽。”
意外地碰到了一位這麼熱情而且肯幫自己的老鄉,白婷眼淚汪汪了。
王瀾是白婷的一個遠房親戚,二年前到這個北方城市開十字繡店,三個月前斷了與家裏的聯係。
白婷的姑父姑媽急壞了,都急出病了,天天以淚洗麵。
王瀾來北方城市時從當地的十字繡批發城賒了六卡車的精裝十字繡,錢一直沒有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