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賈爾為什麼會那麼爽快的答應馬赫穆德的請求、出兵援助西部喀喇汗國呢?
一是因為西喀喇汗國信奉伊斯蘭教,而塞爾柱王朝又是所有伊斯蘭國家的盟主,幫助自己的盟國自然是理所應當的。
除此之外,西遼國這麼一個不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突然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冒了出來、然後又無比迅速的崛起,桑賈爾當然會把它看做眼中釘、肉中刺的,把耶律大石等人視作巨大的威脅。
塞爾柱王朝既然敢稱自己是伊斯蘭國家的盟主,那麼他們的實力自然是不容小看的,當桑賈爾知道耶律大石隻有兩三萬人馬的時候,就更加傲慢了,根本不把耶律大石放在眼裏。
於是馳名中西亞的‘卡特萬大會戰’爆發了!
兩軍現在隻隔著‘達爾加姆狹穀’,一個在峽穀以東、一個在峽穀以西。
耶律大石按照陸飛的計劃,自己進行正麵攻擊,陸飛采取暗中偷襲。
正麵戰場上,雙方都擺出傳統的三翼陣型。
桑賈爾陣營的大軍,以自己的附屬國——西吉斯坦國的國王指揮左翼,塞爾柱帝國宰相指揮右翼,桑賈爾本人坐鎮中軍。
遼軍方麵,耶律大石派六院司大王蕭斡裏剌、招討副使耶律鬆山指揮二千五百騎兵為右翼攻其右;以樞密副使蕭剌阿不、招討使耶律術薛指揮的二千五百騎兵為左翼;耶律大石本人坐鎮中軍。
卡特萬會戰正式打響!
遼軍在人數上十分的不占優勢,但是唯一的優點就是團結,因為參展的大都是契丹人,他們從萬裏之外的大遼國趕來中亞地區,就是想跟著耶律大石幹出一番事業來的,所以人人都是作戰勇猛、團結互助。
但是桑賈爾的大軍就不同了,他們是盟軍,相當於現在的‘北約’,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幹什麼都是一擁而上,北約組織是以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利益為前提的,而桑賈爾的聯軍是以宗教為前提的,他號召聯軍隊靠的是宗教的力量。
但無論怎樣,聯軍就是不團結,不管你是用什麼方法集結起來的聯軍,他們都是不團結的。分贓的時候都很踴躍,但是打仗的時候一個比一個滑頭。
正麵交戰開始的幾天,桑賈爾的十萬聯軍憑借人數上的優勢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團結英勇的契丹人在耶律大石的正確指揮下,馬上又扭轉了戰局,取得了不小的勝利,一次一次的抵擋住了十萬大軍潮水似的的猛攻。
但是耶律大石最多能將桑賈爾的聯軍阻擋在峽穀以西,要想打敗桑賈爾還是有很大的難度的,能否取勝的關鍵就取決於陸飛的偷襲能否取得大的效果。
陸飛和耶律袒魯、蕭巴赫等副將率三千多精幹騎兵繞到了聯軍的後方,並把精力鎖定在了桑賈爾的中路軍上麵,他所指揮的中路軍人數在四到五萬人左右,而且是十萬聯軍中的精華,可以說擊潰了他們的中路中,就等於取得了會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