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七章 邊放羊邊打仗(1 / 2)

陸飛認為不必籌備糧食也能順利地東征,隻需要大量的馬匹、牛羊即可。

這是陸飛從高原人民的生活方式上得到的啟發,蒙古高原上的牧民也不需要種糧食也能長期生存下去,十萬人的大隊伍要想順利的東征,必須借鑒他們那種生存方式。

古代的草原民族通常隻要有帳篷、馬匹和牛羊就能長期生存下去,那就不如讓自己的東征大軍也像他們那樣——邊征伐、邊放羊,並且以牛羊為食物。

這樣的辦法聽起來好像很滑稽,但確實很奏效。

因為他們可以從諸多的附屬國那裏得到大量的馬匹、牛羊和駱駝;西遼的兵士在沒有參軍前大多也是以放牧為生的,對他們來說,邊行軍打仗邊放羊也不是難事。

耶律大石聽完陸飛‘邊行軍、邊放羊,以牛羊為食’的偉大構思,差一點沒笑出來:“賢婿啊,你的想法一向都是很另類,很與眾不同啊!但打仗不是開玩笑,你如果沒有合適的辦法,我們東征的計劃就暫時放一放,反正金國人吃了一場打敗仗,也不敢輕易的來騷擾我們了,我們不如就等把糧食籌備好了再說東征的事情吧!”

陸飛見他不同意自己的方法,仍然堅持道:“嶽父,東征的線路十分綿長,整個高原東西長達幾千裏,要想逐步把那些民族都統一起來,沒有個一年半載是不可能的,這麼長的時間、十萬人的隊伍,到底需要多少糧食是想象不到的,我們簡單地算算,一個成年男子一天就按照一斤幹糧計算,十萬人一天就是十萬斤,一年就是三千六百五十萬斤,我們籌備多久也積攢不下來這麼多糧食啊!所以我認為我的方案是可行的!”

耶律大石沉吟了半天,道:“要不這樣吧,我們兵分兩路,一路由你帶領,東征的方案也由你製定;另一路由六院司大王蕭斡裏剌帶領,他的東征方案就按照穩妥一些的辦法來製定,等我給他籌集好糧食以後再出兵。你們各自領兵五萬,一先一後交錯前進怎麼樣?”

陸飛心道,兵分兩路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萬一自己的方案真的行不通,蕭斡裏剌的後路軍還能給自己一些援助。

“好吧,還是嶽父想的周到!明天我就帶領五萬大軍,驅趕著駱駝、牛羊先行一步了!我的計劃就是從可敦城北上,先會一會離我們最近的乃蠻和克裏部落。”

“好,辛苦你了!”

陸飛馬上又道:“隻是嶽父,曼珠和小晴剛剛產下嬰孩,身子虛弱不能跟我同行,就有勞你照顧了!”

耶律大石哈哈一笑:“曼珠是我的女兒,你就是不說,我能不照顧她嗎?小晴也是一樣,我也把他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來看待的,不會虧了她的!”

“謝過嶽父大人——”

第二天,陸飛清點了一下四個屬國、八個附屬部落進貢來的牛羊馬匹,數量真是不少,羊八十萬隻,駱駝五萬頭,戰馬十萬匹。

這羊主要是用來吃的,陸飛粗略的算了一下,一隻七十多斤重的羊,出去羊皮、雜碎等不能食用的部分,淨重在五十斤左右,可以夠十個人一天吃的,也就是說一個人十天才能吃掉一隻羊。他們總共有五萬人,八十萬隻羊,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分到十六隻,再乘以十天就是一百六十天,半年了!況且大羊還可以再生小羊,小羊還可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