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叛主求存 (4)(1 / 3)

第5章叛主求存 (4)

伯頌點了點頭,想了想,又補充道:“落木四的靈柩昨夜便動身運往卜城了,同時城主也已起程前去禪都。”他終是不願說出“押送”二字。

“昨夜就已動身了?”戰傳說擔心地道,“這是否有些反常?為何不等到今日?”

戰傳說之所以有此擔心,是因為他知道卜城落木四與左知己兩位城主向來不和,落木四死後,做主的當然是左知己,而左知己未必如落木四那樣願給殞驚天洗脫罪名的機會!

伯頌當然不知這一層,道:“他們這麼做倒是事出有因,因為昨夜在落木四被殺之後不久,凶手又襲擊了城主,隻是沒有得手,卜城擔心再出意外,所以早早起程了。”

戰傳說很驚奇地道:“前輩何以知悉得這麼清楚?”

這麼問,多少有些唐突。

不過由於爻意設計使戚七、白中貽兩人自行暴露,使南尉府血海深仇得報,伯頌對爻意感激萬分。而在他看來,爻意與戰傳說自是一對情侶,所以愛屋及烏,對戰傳說也是更為敬重有加,根本不會在乎這一點,反而細加解釋:“兩軍對壘,不能對對方一無所知,這就少不了偵探敵情,坐忘城也不例外。況且此事卜城根本沒有打算對我坐忘城隱瞞,這樣日後萬一城主有什麼三長兩短,坐忘城就不會不問清紅皂白把仇記在卜城的身上,而會先查明真相。”

戰傳說心道:“卜城有意透露的消息未必可信,不過既然坐忘城負責密偵的人帶回來的消息也是如此,那麼多半就不會有假了。”

那麼,究竟是什麼人要同時對落木四、殞驚天施以毒手呢?

落木四一死,卜城大權落在了左知己手中,左知己會不會改變主意,不再退兵?

如果卜城不退兵,而是繼續圍城,那麼自己在助坐忘城守城與前往禪都救殞驚天這兩者之間就很難作出選擇了。

偏偏伯頌所帶來的消息又說明殞驚天的處境更為危險:落木四一死,卜城方麵少了一個全力保護殞驚天在到達禪都前無恙的人,這樣一來,誰也不知道在前往禪都的途中,殞驚天會不會遇險!

戰傳說大感頭痛。

伯頌大概是猜出了戰傳說的心思,他道:“落木四被殺,卜城一時間多少會有些混亂,也就無心圍城,就算沒有先前的約定,他們也不得不退兵。卜城人馬一退,坐忘城即可一心準備營救城主的事。”

戰傳說可沒有伯頌這麼樂觀,但為了安慰伯頌,也就沒有再多說什麼。

就在戰傳說得知落木四被殺後不久,卜城大軍全線後撤!

戰傳說得悉卜城大軍撤回的消息確鑿可信時,這才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戰傳說、爻意要離開坐忘城了,臨行前他們接受了貝總管的建議,改乘馬車。貝總管的理由是他們兩人太過於顯眼,若不隱身於車廂內,定早早就被人留意上了,對他們十分不利。

貝總管為他們準備了一輛寬大、舒適、豪華的馬車,車上更備足了幹糧錢物,大至被衾,小至木梳都備齊全了。這輛馬車本是殞驚天用的,不過平時殞驚天更樂意騎馬,所以無論是此馬車,還是馬車的車夫,都是常被閑置。由這輛馬車的一塵不雜,可看出車夫是個勤快之人。

決定成行是在上午,但真正起程卻是在午後。一來戰傳說需等卜城的人馬依次全部退卻,二來此事關係重大,不能一走了之,而需先與貝總管、伯頌、幸九安、鐵風商議妥當,計劃周全。貝總管等人還告訴了戰傳說:在禪都有幾個人可以在必要時會對他們有所幫助,這幾個人或是殞驚天的朋友,或是與坐忘城有某種牽涉。坐忘城乃樂土六大要塞之一,在禪都難免會有支持坐忘城的力量,此乃情理中事。

同時,伯頌等三尉將及貝總管也商定早作準備,以便日後策應戰傳說、爻意二人。鐵風本打算與戰傳說、爻意一同赴禪都,但唯恐自己一走,坐忘城的防範力量更為削弱,若卜城卷土重來,或冥皇再策動其他力量攻襲坐忘城,恐怕坐忘城難以抵擋,便作罷了,另擇一折中的路子:就是由昆吾領五十名乘風宮侍衛由另一條道路進入禪都,到達禪都後再與戰傳說會合。

之所以要分道而行,是因為由密偵人馬探知的結果來看,昨夜在二千名卜城戰士送落木四靈柩回卜城之後不久,又有一列人馬悄然離開卜城大營趕赴禪都,兩支隊伍都未能見到殞驚天的身影,這就等於說兩支隊伍中都有可能隱藏著殞驚天。而後卜城也有意透露出他們為了可讓殞驚天順利抵達禪都,設下了疑兵之計。兩者一對照,貝總管、伯頌等人不敢隨便忽視其中的任何一支人馬,決定由戰傳說、爻意循東向的線路而去,而昆吾則追隨卜城徑直向北而去的那支人馬,這樣就不會有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