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青海省玉樹發生7.1級地震。災情發生後,全國上下心係災區,我們看到了國家領導人對災區的牽掛,看到了搜救官兵的全力以赴,看到了誌願者的舍己為人,看到了全國人民的愛心……

因為這些,我們堅信:玉樹不倒,青海長青!

上下同心 共禦天災

人民日報評論員

災難麵前,人民生命高於一切,災情就是動員令和集結令。

“在這一困難時刻,我要盡快趕回國內,同我國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災工作。”玉樹地震的消息傳來,胡錦濤主席決定推遲對委內瑞拉和智利的訪問,提前回國。同樣推遲了外事訪問的溫家寶總理,16日上午在玉樹看望受災群眾時說:“困難麵前大家相互關心,相互愛護,這是我們的希望所在。”

從黨和國家領導人到各地各部門再到每一個普通公民,上下同心,都把目光投向青海玉樹,都以各自的行動去幫助每一個受到強震傷害的生命。中國大地上,再次湧動愛的洪流。

兩年前,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的危難關頭,人們喊出了“我們都是汶川人”,今天,在玉樹抗震救災的關鍵時刻,人們再次發出了“玉樹不倒,青海長青,十三億人是堅強後盾”的信心強音。一場與時間競速的全民救災行動緊急展開。中央部委和各地區迅速響應,解放軍、武警部隊火速奔赴災區,各個係統的救援隊全速行進,社會慈善組織大力籌集善款,誌願者源源不斷奔向災區……行之迅急,愛之深切,為災難中的玉樹人民帶來最溫暖最有力的慰藉和幫助。

高原寒,行路難,餘震多,救援人員在惡劣環境中,克服高原反應,頂著夜晚零下幾攝氏度的寒冷,搜索不息,救援不停,一個又一個愛的故事在傳頌。

“減米散同舟,路難思共濟。”團結友愛、同舟共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這個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國家,每當危難來臨時,舉國上下總能表現出自強不息、頑強拚搏的英雄氣概,總會高揚起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大愛旗幟。這是我們這個國家曆經磨難積澱下來的文明財富,也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與挑戰的力量之源、信心之基。

從汶川到玉樹,當災難再次來臨,與澎湃的愛心相呼應的,更有迅速的動員、高效的組織、科學的救援、完善的方案。此時此刻,恩格斯的那句至理名言再次回蕩在人們耳際,“每一次曆史的災難都是以曆史進步為補償的”。回顧我們與地震等大災大難的抗爭,總是伴隨著製度的完善,法治的健全,民族精神的升華。抗災史上,留下了一個走向複興的民族艱難奮進的身影。

時間,在心跳般的秒針嘀嗒聲中流逝;搜索電波,仍在向大地深處發出深情的呼喚。抱定“一絲希望、百倍努力,不拋棄、不放棄”的信念,讓我們繼續采取科學有效的行動,盡最大可能搶救生命,幫助災區群眾,驅散籠罩災區的地震陰霾,和災區人民一起,重辟一片蔚藍色的生命天空。

(摘自2010年4月17日《人民日報》)

【品讀】

大難興邦,手足同胞之情讓我們齊心協力,共渡難關,再次彰顯中華民族的偉大。誠如歌曲《玉樹還遠嗎》所唱的:“玉樹還遠嗎?請讓我的血液流進你的脈搏,複蘇你的枝葉。玉樹還遠嗎?請讓每顆心為你打一個結,縫你傷口的裂口。”

香港好人感動神州

李海元劉韜

“香港英雄”“港人之光”“香港人的驕傲”“偉大的誌願者”……連日來,青海玉樹地震的消息牽動港人,舍己救人的“香港好人”黃福榮更讓港人感動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