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管理
作者:李蕙君
尚奇在高原工作兩年半回到沈陽,在同老朋友們聚會時,大家都津津有味地聽他講著高原見聞,他也口若懸河。他說,兩年半的高原生活他最大的收獲就是心變大了。在那個“靈魂回故鄉”的地方,人的心靈會受到洗禮,心胸會更加寬廣。說到這時,有人插話:聽說內地人到高原,心髒真的會變大,你沒檢查一下啊?朋友的話讓尚奇犯了嘀咕,到醫院一檢查,心房內徑真的有增大,這會影響健康嗎?
環境性“心大”無大礙
去過高原的人都知道,因高原大氣壓較低,缺氧,心髒負荷會加重,令人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心悸、口唇紫紺等症狀。那麼對已經習慣了低海拔生活的人來說,長期(6個月以上)在高原生活,心髒生理指標自然會發生一些變化,以適應高原環境。這個道理就好比經常使用的一隻手會比另一隻稍大一些是一樣的。
心髒為適應高原環境,整體變大,功能變強,就象汽車排汽量由1.6升變到1.8升似的。如沒有其他器質性病變,這種環境性“心大”對人的健康不會有大的影響。而且,當回到內地以後,隨著氣壓上升,心髒的負擔逐漸減輕,也會慢慢恢複正常大小。退一萬步來說,即使心髒仍然維持在“1.8升”的狀態,你開“1.6升”的時速,對心髒的整體動力係統也不會有影響。
病理性“心大”很危險
常先生今年37歲,5年前,終日為生意忙碌的常先生隱約感到疲勞時心慌、胸悶,當時以為是太累了,仗著自己年輕,他沒有去醫院檢查治療。又拖了一個多月,症狀加重了,出現了咳嗽咳痰、兩腿浮腫的情況。
經過檢查,醫生告訴他,他得了擴張型心肌病,心髒變大且已到了心衰階段。
擴張型心肌病可在任何年齡發病,但以30-50歲多見,也可由病毒性心肌炎轉化而來,這是一種以心髒變大、收縮力量下降為特點的疾病。
王振濤介紹說,這類心肌病早期一般沒有明顯表現,隻有在運動時才會出現症狀,比如疲勞感等,隨著疾病進展,會出現輕度心衰的表現,如咳嗽、胸悶等。此時仍然不太容易被發現。隨著心衰的進一步加重,會出現嚴重的心衰症狀,如呼吸困難、不能平臥睡覺,需要墊高枕頭或半臥位、浮腫(胸部和腿部)、容易疲勞等。
王振濤說,擴張型心肌病的死亡率非常高,5年死亡率高達35%。有80%以上的擴張型心肌病患者伴有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顫、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嚴重時可導致病人猝死。因此,擴張型心肌病的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非常重要。
心髒“減肥”最“恐高”
郭大媽最近體檢做了個心超,結果發現左心室肥大,郭大媽奇怪,我人又不胖,怎麼心髒倒“胖”了呢?平時心髒也沒什麼不舒服的,隻不過有十幾年的高血壓病史。結果,醫生隻是給郭大媽調整了降壓藥,並告訴郭大媽,是長期的高血壓狀態引起的心室肥大。
高血壓性心髒病一般出現在高血壓病起病數年至十餘年後,是由於血壓長期升高使左心室負荷逐漸加重,左心室因代償而逐漸肥厚和擴張而形成的器質性心髒病。
高血壓性心髒病在心功能失代償期逐漸出現心髒衰竭的症狀,開始時僅表現為勞累、飽食或說話過多時感心悸、氣喘、咳嗽,以後症狀逐漸加重,上述症狀呈陣發性發作,多表現為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並痰中帶血,嚴重時可發生急性肺水腫。
高血壓性心髒病發生和發展的最重要因素,是長期持續的高血壓狀態,因此,在高血壓性心髒病的治療中,對高血壓的治療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尤其是在高血壓性心髒病未發生時,就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治療高血壓。
如已發生高血壓性心髒病,要避免能增加心髒負擔的因素,如體力勞動、高鹽飲食、上呼吸道感染、煙酒及精神刺激等。要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合理服用降壓藥物,如果血壓長期穩定在正常範圍內的話,心肌肥厚是可以逆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