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中校署令(2 / 3)

見到祖騅,比徐佑想象中的要瘦弱矮小一些,其貌不揚,額頭狹窄,兩頰卻突出,鼻頭極大,可眼睛卻極小,仿佛老天爺開了個玩笑,讓一張本來正常的臉受到外部的擠壓而把五官的位置都挪動到很不合適宜的地方。

這是個怪人!

不僅樣貌怪,性格也怪,看到蕭玉樹個頂頭上司,當今的紅人,卻隻是懶洋洋的抬頭看了看,然後專心致誌的蹲在地上擺弄著短短的木棍算籌。

蕭玉樹並不惱怒,輕聲給徐佑解釋道:“興之癡迷術算,一旦遇到難題,推導起來沒日沒夜,不寢不食,我們見的多了,也就不覺得怪了!”

徐佑站在門口,滿帳篷的算籌幾乎擺滿了每一處角落,似乎在研究術算方麵的疑難雜症。他對籌算之法不是很精通,也隻見過履霜擺弄算籌,但那隻是很簡單的四則運算而已,還達不到祖騅這樣複雜高深的層次。

兩人靜候良久,祖騅終於扔了手中的算籌,長長的歎了口氣,伸腳一踢,將密密麻麻的算陣攪成了一團亂麻。

蕭玉樹這才介紹徐佑,道:“興之,這位是義興徐佑,身負要務,需你從旁協助。”

祖騅斜眼打量下徐佑,冷哼一聲,道:“將軍,他一個黃口小兒,能有何要務讓我協助?中校署負責軍械,該造的攻城器械全都已經建造完畢,如果仍舊拿不下錢塘,那是將軍和部曲的事,跟中校署無幹!”

徐佑暗道壞了,他當然不是因為祖騅的失禮傲慢而生氣,真正有才幹的人,些許怪癖無傷大雅。怕隻怕這等沒有尊卑上下的言辭惹惱了蕭玉樹,引來禍端,那可就是他的罪過了!

正想著如何補救一番,蕭玉樹哈哈笑道:“你啊,就是這張嘴不饒人!”說著扭頭望向徐佑,無奈的道:“中校署令的脾氣,微之也見到了,你到底要做什麼,跟他直說即可,不必繞圈子!”

徐佑心中忽然一動,道:“這莫非就是割圓術?”

“咦?你也知道劉徽?”

“先賢聖哲,小子不敢不知!”

祖騅又咦了聲,神色瞬間變得古怪起來,道:“劉徽出身卑微,潦倒一生,知道他的人少之又少。何德何能,敢稱先賢聖哲?”

“中校署令此言差矣!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荀子說塗之人可以為禹,哪怕路邊的乞丐,隻要他穿著堯舜的衣服,說著堯舜的話,做著堯舜的事,那就是堯舜。”徐佑朗聲道:“所謂帝王之聖,在於禦極而統萬民,惠澤不過一世;所謂孔孟之賢,在於教化而啟民智,綿延僅有千載;而劉徽精通術算,發前人所未發,開創了數係和麵體等極具前瞻性的理論,高屋建瓴,獨具創新。其他如求徽數、牟合方蓋、方程新術、重差術等等,無不屹立在人類智慧的巔峰,俯瞰芸芸眾生。這樣的人,與帝王和孔孟相比,於當世或百世或有遜色,但往後乃至千世萬世,才是真正可稱為聖賢的良師!”

祖騅霍然站起,疾步走到徐佑跟前,雙目精光四射,道:“你叫什麼?”

原來方才蕭玉樹的介紹,他根本沒有聽到耳中,徐佑恭敬的道:“小子徐佑,拜見先生!”

祖騅伸手扶住他的胳膊,道:“快請起!”然後讓他進屋,道:“進來說話!”

徐佑剛想邁步,又察覺不妥,望著蕭玉樹,道:“將軍先請!”

蕭玉樹笑著擺擺手,道:“你們先聊,我還有軍務處置。微之,你答應我的,七日後 ,我要聽到喜訊!”

“好!”

“軍中無戲言?”

徐佑哪肯上他的當,道:“我非將軍部曲,也非朝廷軍士,將軍的軍法與我無幹!不過,有祖先生在,我至少九成把握,可以讓將軍得償所願!”

“那……我靜候佳音!”

等蕭玉樹離開,祖騅拉著徐佑進屋,可滿屋的算籌,無處下腳,他倒是不拘小節,雙腳胡亂撥拉,將算籌踢到角落裏,又拿出兩張爛的不成形的蒲團,和徐佑當麵跪坐。

“你小小年紀,如何通曉籌算之法的?”

“家中藏書頗多,我覺得有趣,便時常四處請教,故而略知一二,不敢說通曉!”

祖騅一時興起,有意考校徐佑的水平,道:“我來出題考考你?”

知道今日不徹底折服此人,想做點正事,恐怕還得頗費周折,徐佑正色道:“請先生出題!”

“以九乘二十一五分之三,問得幾何?”

“一百九十四五分之二!”

“咦?”這是今天祖騅第三次發出咦聲,道:“你不用擺算籌嗎?”

徐佑笑而搖頭。

祖騅也沒往心裏去,畢竟熟能生巧,這個題較為簡單,心算之法也可得出答案。不過由此可知徐佑不是吹牛皮,確實於術算一道頗有研究。

“我再出一題:今有生絲一斤練之折五兩,練絲一斤染之出三兩;今有生絲五十六斤八兩七分兩之四,問染絲幾何。”

這個稍許有點複雜,徐佑隨手撿起一根短木棍,頃刻間得出答案,道:“四十六斤二兩四百四十八分兩之二百二十三。”

祖騅並沒有打算用這道題難住徐佑,但是看到他的解題方法,卻有點瞠目結舌,驚呼道:“你這是什麼字,什麼算法?”

阿拉伯數字配合豎式運算,是數學界最偉大的創舉之一,難怪連祖騅這樣的大數學家第一次看到也被徹底震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