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王天有沒有結過什麼仇?”我看著王誌的那個本子問道。
王誌搖了搖頭說道:“因為這王天心直口快的,是個豪爽人,真正得罪的還真沒有。除了”
從人際關係方麵無法入手了。
我們幾個頓時沉默下來,我梳理著現在已知的線索,凶手買了砒霜,凶手有釘子。
還有,凶手有一口大鍋子。因為骨頭基本上是完整的,即使是被分屍後下鍋煮,想保證最長一節的骨頭完整,也需要比它長度長的鍋子才行。
可惜的是那樣的大鍋,村裏麵每個家裏都有,煮過以後可能會有殘留,但一百來戶人,排查起來也需要時間,我們和王誌商量了一下,由當地的那兩個派出所警員和老郭老黃一起去別人家排查。
他們都是村裏麵長年在的警員,跟村民彼此之間認識,行動也會方便和快一點。
不得不說他們排外的意識還是很強的,王誌點了點頭就安排讓那兩位警員去排查鍋子,並且從每個鍋子裏麵取東西來檢驗。
我和王誌這邊則負責去排查砒霜。
王誌說砒霜也村子裏沒得賣,因為這東西也沒什麼用,隔壁村也沒有,需要出去去縣裏找,縣裏麵明著按著賣砒霜的也就兩家店。
縣裏麵?那人流量了就大了,排查起來也是難度,我不禁心裏有些犯愁。
因為我們來的時候就開了一輛車,那車又被法醫開走了,所以我們坐著王誌他們的警車去了縣裏麵。
去縣裏麵走的不是不是我們來時候的那條路,雖然一樣顛簸,但好歹時間短了不少,隻用了一個小時就到了縣裏麵,車一開上縣裏麵的公路,就覺得一下平坦了不少。
王誌到底是地方上的派出所,熟門熟路的帶我們到了第一家店,就是普通的小藥店,中藥西藥都有,進去以後裏麵一股子中藥的味兒。
老板看見王誌,很熱情的打了招呼,用方言講了幾句話,老板看了我一眼,起身去後麵拿出來一個本子,上麵的砒霜就隻賣出去三筆,其中一筆還是玻璃廠定的大筆訂單。
“就這麼多?總共的?”王誌用方言問道,我大致聽著是這個意思。
老板點了點頭,嘰哩哇啦很快的說了一句什麼,我疑惑的拍了一下王誌,王誌給我翻譯道:“說這近兩個月的就這麼多,除了工廠需要,現在誰還用砒霜。正常人治病也不敢亂用砒霜,所以買的人挺少的。”
我點了點頭,之後的兩家店也像這家這麼順利,不過最後一家店的單子要多一些,我數了一下,有六筆。
“這裏麵有沒有你們村的人?”我看著上麵的幾個人名問道。
王誌看了半晌指著其中兩個名字說這兩個都是楊村的。那兩個人一個叫楊堂,一個叫楊峰,買的時間都是在死亡時間前後一周的。
王誌介紹說:“這楊堂年紀不小了,五十多了,身體挺好的。另一個叫楊峰的,住你們隔壁,就旁邊那個堆滿垃圾的房子裏,不過楊峰這人上周好像才回來,之前一直在外地,過年才回來一次,應該不太可能。”
我點了點頭,在手上計算著,確實,如果上周才回來的話也就比我們早了個四五天,肯定沒時間殺人並且把屍體處理成這個樣子。
這名單上麵的幾個人在縣城裏麵,我們去探查了一下,發現這幾個人根本就沒去過村子裏,都有證人能夠證明,他們沒有作案時間,也沒有投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