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先講一下烈親王,烈親王是當今皇上次子,雖然太子和烈親王是親兄弟卻互相算計。烈親王文武雙全知人善用軍功赫赫有王者之風,比當今太子更為優秀,為此太子表麵在朝堂上與王爺稱兄道弟,暗地裏卻忌恨王爺賢能。烈親王雖貴為王爺,卻是一個苦命的王爺,王爺幼時受人欺侮,成年後又時時刻刻受人算計,每時每刻都加倍小心以免讓人有可乘之機,甚至連心愛之人也死於非命。

王爺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王爺的母親不是當今皇後,而是一個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平民女子。是當今皇上在民間時遇到的一位叫做惠兒的善良姑娘。那是當今皇上在年輕時去民間體察民情,竟然看到一些所謂的豪門貴族欺壓百姓便出手教訓。誰知那些人不知悔改竟起報複之心圍攻傷到了皇上。皇上身受重傷好不容易突圍而出。突圍後皇上便與隨身護衛走散了,而且此時皇上又身無分文饑餓交加。正在這危難之時恰好惠兒姑娘路過救了皇上。皇上得救後說要報答她,誰知這個惠兒姑娘卻笑笑地推辭了,說哪有救人還希望得到回報的啊!皇上自此便對這個惠兒姑娘心存好感。後來經過惠兒姑娘連日來的精心照料,皇上身體已然康複了,但是卻對這個平民女子動了真情。

後來兩人是日久生情互生情愫,而且惠兒姑娘懷上了皇上的骨肉,皇上十分高興許下誓言,海誓山盟此生不渝。他們說此生能夠相遇、相愛是最大的幸福。然幸福的日子太過短暫,皇上的隨身護衛找到了皇上,希望皇上盡快回宮。皇上無奈隻得表明身份並許下諾言:“回宮後立即稟明太後,下旨接愛妻惠兒入宮。”惠兒也告訴皇上:“此生非君不嫁,永遠等著皇上。”

一路上皇上夢想著能盡快的接惠兒入宮,希望將來能和惠兒母子過幸福長久的日子。但回宮後皇上的希望破滅了,太後、大臣竭力反對,皇上如何能娶一個民間女子為妻呢?皇上告訴母後,說一定要娶惠兒而且惠兒還懷上了自己的骨肉。太後說這樣更容不得她,皇家血脈豈可受到染汙,當即就下令軟禁皇上並尋找處死那位叫惠兒的姑娘。皇上知道後千方百計的逃出了皇宮找尋惠兒,但皇上找到惠兒姑娘時已然晚了。惠兒姑娘受到太後派來的侍衛追捕,逃到了當時遇到皇上的山林小屋之中躲過了一劫,但連日來的驚嚇勞累導致惠兒姑娘早產。惠兒姑娘一人痛苦產子,孩子平安降生,但惠兒姑娘終因體力不支以至生命垂危。皇上趕到時,惠兒姑娘吃力的看著皇上笑著閉上了眼睛。惠兒姑娘自始至終都緊緊的抱著嬰兒,皇上難過的抱起了孩子,那是一個男孩,很漂亮,像他的母親一樣漂亮。皇上為他取名為“烈”,意為貞烈勇猛,以此紀念他的母親。

皇上把孩子抱回了宮中,不顧眾人的反對追封惠兒並以貴妃之禮厚葬惠兒。皇上對這個來之不易的孩子疼愛有加。但是不知道為了什麼,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皇上對這個孩子卻越來越疏遠了,甚至後來對他非打即罵,而且皇上讓他住在一個極破落的宮殿裏。而這時宮裏其他人見皇上如此更加變本加厲,對這個男孩倍加欺侮打罵。男孩幾乎是在人們的打罵譏笑中長大的,但就是在那樣黑暗的日子卻有一道曙光照了進來,那是唯一一個真心對他好的人,他的妹妹“淩煙郡主”。

這個男孩幼年受盡宮裏人的欺侮和責打,皇上也是冷言冷語漠不關心。而就在男孩剛剛成年便又被皇上送到偏遠邊埵之地去打仗,沒有聖旨不許回朝。男孩在邊疆與戰士們一起征戰沙場過著刀口舔血馬革裹腹的日子。男孩長年征戰為國拓展江土在邊疆已是聲名赫赫軍功至偉。一直到周邊臨國都俯首稱臣,他才被皇上允許回朝封為烈親王。但是雖被封王卻不可稱呼父皇,隻能行君臣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