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讀往來

健康

編輯老師:

我有一個9歲的兒子,因為學校“減負”,每天早早放學,然後撲到電腦前打遊戲。一天,我在單位閱覽室無意中讀到了貴刊第6期的專題策劃——《教育“減負”,家長緣何成為“阻力軍”?》,讓我好像看見一朵被“增負”和考分的疾風驟雨抽打的小花,我的心都疼得抽緊了。但是,不“增負”又怎麼辦呢?我接著看文章,發現還是有許多解決之道的,比如和學校溝通,請學校抽出骨幹教師組成“義務輔導班”,對孩子進行義務輔導。我和幾名家長向學校建議,校長答應了。另外,我以前想給兒子報輔導班,遭到他的強烈反對。之後,他說想學航模,我給他報了“航模學習班”,這下好了!他每個周末跑去上課,回到家拿著薄泡沫板、塑料螺旋槳之類的東西比比劃劃。現在,他製作的航模飛得高,在市級航模比賽中得了獎。他還向老師申請在班裏成立航模小組,他自任組長。校長得知此事後,又在學校成立航模小組,也讓他任組長。一次,我去學校看他的時候,他正和幾個孩子站成一排,把手中的飛機放飛出去,然後仰頭觀望。那風景,真是美極了!

前不久,教育部發布《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征求意見,很多家長都覺得陽光入學、均衡編班、“零起點”教學、不留作業等做法不現實,我卻不這麼認為。我的兒子不就是“不留作業”的受益者嗎?而且,我發覺《家庭百事通》不少專題策劃緊扣家長、讀者關注的話題,有一冊在手,萬事皆通的感覺。所以,這封信算是表達我的感謝,祝《家庭百事通》越辦越好!

很高興,我們雜誌的文章能給你教育孩子有所啟發,有所幫助。“我們要時刻想讀者所想,讓每一篇文章都接地氣。”這是我們主編對編輯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另外,讀者朋友,你們有哪些感興趣的熱點,歡迎“點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