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悔之幾人此刻都愣在原地,他們有些後悔這個時候來找秦書淮。
不為別的,就因為到現在為止江湖上還有人在傳,秦書淮即將聯合魔教及整個武林,一舉推翻大明,創立新朝。
現在他們這些個魔教首腦全部聚集在秦書淮這,又被崇禎親眼所見,崇禎會怎麼想?
這種事可大可小,要是往大了去,那是要出大事的!
氣氛一時間陷入了尷尬。
誰都不曾想,先說話的卻是崇禎。
而且,崇禎竟然以江湖禮節,對梅印之抱了下拳。
談笑風生地說道,“這位不是……日月教的梅護法麼?朕記得,那日你與秦兄一起來過朕的書房。”
雖然是很簡單的一個動作,但是包含的意義卻是非同凡響。
不僅表示崇禎主動與魔教和解,甚至包含他對魔教的謝意。
見崇禎如此,燕悔之、梅印之、吳烈、沈溪、不二散人無不當即抱拳,甚至微微欠身,向崇禎行禮。
“在下拜見皇帝陛下!”
江湖人跪天跪地跪父母尊師,講究一身傲骨行天下,對於燕悔之等人而言,能微微欠身抱拳,已經是至高的禮節了。
秦書淮是要跪下的,畢竟他是朝廷的人。
但同時,他又是武林盟主,照道理不跪也行。
所以他的行禮就很有意思了,往往是他走到崇禎跟前,做個要跪的姿態,崇禎就立馬上去扶住了他,必定會說“秦兄免禮”。
每回都是如此,慢慢就形成了某種“潛規則”。
這也反應了崇禎和秦書淮的真實關係,既是君臣,又是摯友,兩種關係,每一種都真真切切,無可撼動。
讓秦書淮免禮後,崇禎又對梅印之說道,“對了,梅護法,這幾位俊才倒是眼生的緊,有勞梅護法為朕介紹一下。”
梅印之當即又抱了下拳,然後恭恭敬敬地一一介紹道,“回皇上,這幾位依次是,鄙教新任右護法沈溪、五行旗總旗主吳烈、五散人之一的不二散人,以及本教燕教主。”
崇禎一邊聽一邊衝他們點頭致意,當聽到“燕教主”的時候,不禁說道,“原來是燕教主親臨,幸會。”
燕悔之衝崇禎再次抱拳,“不敢當。今日能一堵天子容顏,是在下有幸才是。”
崇禎嗬嗬一笑,“燕教主,朕可聽說你和秦兄也是兄弟相稱的。既然你是秦兄的兄弟,那麼也是朕的兄弟。燕兄,今日你我初見,可一定要好好聊聊。”
崇禎的客氣不是毫無道理的。
如今雖然朝廷兵強馬壯,哪怕魔教再起兵也絕對不是朝廷對手,但崇禎很清楚,現在從朝廷到民間,沒有幾個人願意再經曆戰亂的。
從心底講,徹底鏟除魔教,解決這個隱患,難道崇禎不想麼?想,當然想!
但是眼下是什麼局勢?
不看看朝廷最精銳的軍隊當中,有多少是武林聯軍?
動了魔教,武林聯軍會有什麼反應?
現在魔教還有不少人熱火朝天地幫朝廷訓練軍隊,甚至在剛剛結束的遠征中,魔教都拚了命地幫朝廷打仗,用“效死”二字一點都不為過,崇禎要是現在調轉槍口對他們下手,那武林聯軍豈不是立刻會聯想到自己日後的命運?
你要用了就用,不要用了就殺?開玩笑,當人家是木頭人嗎?
武林聯軍可是精銳中的精銳,如果他們對朝廷心灰意冷,甚至反戈一擊,那還真不是朝廷能隨隨便便平定的。
而且,到時候老百姓會怎麼看?
隻會說他崇禎為了自己的江山,誅殺有功之人,從而挑起了內亂,讓天下再次回到水深火熱之中。
這樣的皇帝,以後誰還會支持?
所以,魔教不能動,至少秦書淮點頭之前是絕對不能動的,這點崇禎門兒清。
既然不能動,那就要以禮相待。
如果魔教真的遵循“盛世隱”的法則,崇禎認為自己將他們待若上賓也無妨!畢竟,人家是為大明江山流過血的,而且不止一次!
這時,秦書淮上來說道,“趕得巧不如來得巧。走走走,咱們邊喝邊聊。”
崇禎又幹脆執起燕悔之的手,無比熱絡地說道,“左右是秦兄做東,咱們自是要不客氣了。”
燕悔之果然很受用,他沒想到崇禎不但毫無皇帝架子,而且風趣得緊,不禁好感也是大增。
於是也放下了身份之見,笑道,“皇上說的是。想必秦兄是不缺錢的,咱們今晚就喝到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