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打架都是為了女人(1 / 2)

浴佛節是非常重大的節日,對於信佛之人來說。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是佛誕日,又稱“浴佛節”、“灌頂會”。據《大宋僧史略》記載,紀念佛誕生日的節日活動,古代印度即已有之,其雲:“自佛泥洹(涅槃的另一種譯名),王臣多恨不親睹佛,由是立佛降生像,或作太子巡城像”,即在佛誕日用車載著“降生像”在城中巡遊,供大眾瞻仰。

中國佛教紀念佛誕的法事活動, 南北朝時已十分盛行。《魏書》釋老誌載:世祖初繼位,跡遵太祖太宗之業,每引高德沙門與共談論;於四月八日輿諸佛像,行於廣衢,帝親禦門樓臨觀,散花以致禮敬。 就是說,在農曆四月初八日這一天,佛教僧人用車載著佛像,在大街上巡遊,連當時的北魏皇帝都親臨宮門觀看,並散花以表示致敬。從敦煌發現的唐代寺院文書中知道,當時,每到佛誕日,寺院要在城內“行像”;同時,在寺院內“供齋”。

昭君約的就是這日,一快去參加巡遊,之後回到開善寺參加法會。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賀六渾就是有點不太相信,總覺得做夢一般。連續幾日的事情,足以讓讓賀六渾有點不真實的感覺。作為一個現代有為青年,作為一個穿越者,賀六渾給自己的定位還是比較準的,美女出來禮佛,參加巡遊,找我那是想找個保鏢。這樣想,心態就好很多了。

說實話,賀六渾是不太信佛的,這就是從小被洗腦的結果,天朝人都懂的。

但是在本朝那是不能說的。本朝以佛教為立國之本。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都是在北魏先後把兩地作為都城時為宣揚佛教開鑿的,可見一斑。

另外一個典故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本朝太祖 定都平城 時還拜訪了當時最有名的高僧法果。這法果看到太祖後,便給他跪下深深一拜。太祖慌忙將他請起說:“聽說佛教不禮世俗之人,大師緣何有違教規如此跪下?”法果回答說“能弘道者,即當今如來,老衲不是拜皇帝,乃是拜佛耳!”這豈不是說皇帝就是佛,佛就是皇帝。這佛帝合為一體,豈不有利於消除民族矛盾,有助於王化整齊民心,更有利於國家安定?太祖聽了腦洞大開,大為讚賞,大為高興。他便尊佛教為國教,封這法果為道人統(最高的僧官),令他總攝沙門。真是一個聰明的和尚啊,難怪有淡然和尚這樣狡詐的弟子。

固陽酒樓是懷朔鎮裏最大的酒樓,有三層。臨街就是巡遊必經之路,副將府早就預定好了二樓。參加巡遊,不是跟著佛像一路走,那不可能是大家閨秀做的事情。一般來說,都是在某個臨街的樓房,在佛像巡遊的時候,擺設香台,跪拜合掌禮佛,並且拋灑花瓣。正是因為這個時候,基本上高官富商家的夫人小姐,難得一見的美女都會露麵,所以老百姓跟著佛像巡遊更有一種意味,看美女啊。

按照約定,賀六渾和司馬子如等五人在固陽酒樓下麵等。聽說能來陪同昭君等美女一起禮佛,盡管隻是當保鏢。對於司馬子如等四人來說已經是天大的喜事。那是早早的洗刷幹淨,更是把衣服弄得有史以來的幹淨筆挺。

意外總是會發生的,曆史上多少意外都是女人帶來的,今天也不例外。

昭君和爾朱雲到的時候,酒樓裏麵引起轟動。幾個兄弟看見美女,一樣的 手足無措,不敢上前。被賀六渾罵了幾遍,有點出息好不好,後來用腳踹才好一點。

兩位美女在一起,看起來就是一種享受啊。更何況還有幾個丫鬟也是秀氣,整個的顏值拔高。幸好是在二樓,而且賀六渾特意站在後麵。不然賀六渾被樓下街邊群眾的目光會殺死一千遍。

今天兩個女人都特意打扮,非常非常靚麗!爾朱雲的一身白紗,配上嬌媚容顏,仿若仙女;婁昭君一襲紅裙,豔麗非凡,耀目生輝女神氣質啊!更怪的是,兩個人都不太搭理賀六渾,反而對幾個兄弟笑美如花,搞的盧長貴更是到處碰壁,走路都撞柱子。

丟臉啊!賀六渾恨不得親自揍他一頓。

也隻有在北魏,親眼所見才知道佛教的尊崇地位。《洛陽伽藍記》記載:當時洛陽城的這種活動十分盛大,參加巡遊的佛像多至“一千餘驅”;京城內“寶蓋浮雲,幡幢若林,香煙似霧,梵樂法音,聒動天地”。這種盛大的紀念活動,一直流行到唐代。

就算在一個邊鎮的佛像巡遊,也是一般的隆重。

開善寺乘坐六牙白象的釋迦牟尼佛像緩緩在街道上巡行時,基本上的老百姓都出來了。佛像所到,老百姓一片跪伏。街邊都是香案,很多點的還是很貴的檀香,兩邊樓上的花瓣鋪天蓋地,簡直就是仙境一般。加上跟在淡然大師後麵的數百和尚同唱《佛寶讚》:“佛寶讚無窮,功成無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覺道雪山峰。眉際玉毫光燦爛,照開六道昏蒙。龍華三會願相逢,演說法真宗。”“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唱畢念:“南無娑婆世界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類化身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那種場麵深深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