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的建議,居然是去打馬賊!
按照賀六渾的觀點,蠕蠕人幾乎都是馬賊。一旦活不下去或者寒冬缺衣少食,就會自然來到六鎮搶劫。人們骨子裏都是有不勞而獲的天然的犯罪因子,隻是越來越文明,就越來越壓抑控製自己的欲望了。
兩國交界處的西北,出馬賊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越是三管三不管的地方,就越容易出現不合常規的東西。就像現代著名的金三角,那就是典型的交界處。
尤其是在混亂的年代,沒有比馬賊更能體現出弱肉強食的感覺了。在邊疆六鎮的轄區的確存在大大小小的幾十支馬賊隊伍,多的數百人,連鎮將都不會輕易去碰。少的也有一百,幾十個人,甚至十幾個人的。遊牧民族中的很多人,白天可能牧馬,晚上可能就是馬賊。地廣人稀的地方,做什麼都隨心所欲了。
據說,後趙皇帝石勒是中國曆史上從奴隸到馬賊再到皇帝第一人。石勒為羯族人,20餘歲時被賣到山東做耕奴,後又被亂軍擄走。為求生路,石勒召集眾人為盜,號稱“十八騎”。當時晉室內亂,成都王司馬穎部將劉淵和公師藩相繼起兵,石勒先後投靠了公師藩、劉淵。石勒馳騁疆場,在亂世中擴大了自己的地盤和影響力。公元330年9月,石勒正式即皇帝,以襄國為都城,史稱後趙。
所以說,在亂世,血統、出身並不是成功的唯一憑借,出身微賤的人隻要有雄心壯誌,輔以堅忍意誌,深思熟慮,就有成功的可能。
有這樣的榜樣,你覺得北方馬賊會少嗎?
賀六渾知道這個石勒,是因為黃瓜。據說身為羯族人的石勒登基為帝,對人們將羯族人稱為胡人大為惱火。他規定,無論說話還是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有一次,石勒召見地方官員,襄國郡守樊坦也來了。召見之後,是例行的“禦賜午膳”。石勒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
樊坦知道這是石勒在故意問他,便恭恭敬敬答道:“紫案佳肴,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後,滿意地笑了。自此以後,胡瓜就被稱為“黃瓜”,在朝野之中傳開了。
本朝統一北方之後,大量的少數民族遷入北方內地。但是有很多匈奴、羯、氐、羌等少數民族的後人在邊疆遊蕩,就連一些鮮卑人也會加入其中,成為馬賊。目前懷朔鎮轄區活躍的有幾十批馬賊,五花八門,個性鮮明。有叫“滾天雷”、“殺破狼”、“天邊好”、“老胡子”、“混天球”。還有的很另類,例如“夜貓張”、席仁義、“二張飛”、榮三點、白三閻王,不一而足。
其中有幾支比較出名的,舉兩個例子:一個以大青山為根據地,叫殺破狼。這一支比較聰明,有點劫富濟貧的名聲。人數估計有幾百人,實力較強。
另外一支自稱塔瑪英。意為“地獄”引申為“痛苦,苦難,折磨,地獄”的意思。這個說法也是有緣由的,相傳以前懷朔沃野兩鎮所在區叫鄔章國,一個黑心宰相統治這片土地。所有的罪犯都被送到陰山腳下來關押,而且大部分都被酷刑折磨至死。沃野鎮以西成為沙海之後,這裏仍然整日充斥著痛苦的呻吟,後被百姓比喻為“人間地獄”。這個馬賊就比較狠,無論是商人還是牧民,一旦遇上,斬盡殺絕。隊伍人不多,隻有一百人左右,凶悍無比。
侯景說的,就是後者。如果擊敗這個馬賊隊伍,那基本上就解決了幢裏所有的經濟問題!馬賊的馬都是戰馬,這是目前最需要的東西。而且這支隊伍已經出現了很久,那積累的財富也是不得了的。
花弧倒是躍躍欲試。這是揚名立萬的好機會,而且這是正義的化身。盧長貴等幾個兄弟也是非常興奮。以前提及馬賊總覺得實力不夠,動不了。現在終於有這樣的實力,應該沒有問題吧。
賀六渾覺得沒有這麼簡單,連鎮將幾次派兵都沒有搞定的棘手貨,就自己這樣的實力能做得到嗎?自己最大的特點技術有自知之明。但是侯景敢提出來,肯定有他自己的道理。
賀六渾看了一眼司馬子如,司馬子如一直在看侯景,餘光感覺到了,就回頭來笑了一下。賀六渾覺得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就宣布先散會。一群正在熱議的少男們,莫名其妙就出來了。盧長貴還想暢想一下未來,就結束了。莫名其妙的撓撓頭。但是花弧無所謂,還興高采烈去帶領所有人訓練去了,畢竟這也是他的隊伍。
侯景自己留下了,這個家夥是真的聰明。司馬子如也留下了,左右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