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堂山,響堂山,又稱鼓山,長21公裏,寬5公裏,西連太行山脈,東瀕冀南平原,漳河蜿蜒其南,洺水逶迤在北,滏陽河發源於其中。其下就是位置獨特,位於鼓山最南端南,是太行古八陘之一的第四陘。北依鼓山,南靠神麇山;西過彭城、和村斷帶盆地至太行山的天井關和東陽關;向東出滏陽河則是一望無際的冀南平原。滏陽河象一把利劍橫劈兩山形成一狹窄的峽穀,陘口寬不足200米,長約300米,這裏兩山相峙,山嶺高聳,陘口狹窄,扼守太行山東出冀南平原之咽喉要道,地勢十分險要,自古以來為連通古晉冀之天然交通要道和兵家必爭之地。
響堂山最著名的是響堂山石窟,它包括南響堂石窟、北響堂石窟和小響堂石窟(水浴寺石窟)三部分。有17座,摩崖造像450餘龕,大小造像6000餘尊,還有大量刻經題詞等,這些石窟依山而建,窟山一體,塔像相依,別具特色,可與龍門賓陽洞、鞏縣第五窟以及雲岡各大窟相比擬。
就在響堂山石窟最著名的是大佛洞內,有一群特殊的了人正在遊覽。
最前麵一個人就是爾朱榮,跟在後麵的有赫然就是賀六渾,還有方平,斛斯椿,費穆等。
爾朱榮非常仔細,看的非常認真。雖然他不是信佛的人,但是他也感受到佛教的影響力。所以抱著欣賞的目光,一路看過去。
大佛洞窟內進深13.3米,寬13米,高12.5米。走進大佛洞裏,一個巨大與山連體的塔柱映入眼簾,其正麵是一尊高達3.5米的大佛,塔身的南麵和北麵各為一尊菩薩,俗稱一佛二菩薩。下方佛壇雕刻著風、火、樹、河、象等十神王像。塔柱頂部鑿列龕16個,內置菩薩立像。洞內四壁鑿列龕16個,內置菩薩坐像。窟門兩側雕刻為“帝後禮佛圖”,其它處有明代補刻的千佛坐像百餘尊。大佛洞雕像每尊都是不同神像的代表,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曆經千年,窟像共存,令人驚歎。
爾朱榮禁不住概歎道:“這個佛洞不知道耗費了多少的人力和物力呀,端的是雄偉魁奇。建這個活動的人心的確是非常的虔誠,不然怎麼可能如此大的工程堅持的下來?”
方平笑道:“王爺此非人力,乃是信仰之力而已。據我所知,最令人稱奇的還有一個刻經洞,它位於北響堂石窟最南端,密密麻麻地鐫刻著數萬的文字,這些字有的大如鬥狀,有的小如銅錢。不過那個地方距此還有十裏路,而且有些風險性,所以戰事結束以後我們再去看看吧。”
據有關記載,刻經洞刻寫的是《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維摩詰經》、《彌勒成佛經》、《無量壽經》等計六部佛經,洋洋灑灑鴻篇巨著約五萬餘字,我們遙想那一錘一鑿,一筆一劃,日積月累,要多少時日才能完成這留史千載的工程。響堂山石窟開創了中國佛教刻經的先河,被為“中華第一刻經”。
爾朱榮歎道:“所以呀,隻要心誠則靈,這句話的的確確是有道理。賀侯爺,我看你見佛就拜,是不是一個信佛之人呢。佛祖有沒有給你一些信心,讓你能夠這麼膽子大的人從山區一個人跑出來。”
“啟稟王爺。不是佛爺給我的信心,而是葛榮那個老匹夫給我的信心。我哪裏知道,他的部下幾乎都已經集中在冀州。放出來的遊騎探哨非常少,隻要裝扮成他們的騎兵,就沒有問題,真是太奇葩了。”賀六渾的大隊人馬已經潛伏在了太行山下的嶽魯村。那是一個距離邯鄲,磁縣非常近的山村。
“你膽子還是太大了一些。今日軍議完就盡快回去吧,不要暴露了身份,更不要出問題。”爾朱榮關切的說道。他現在對這個家夥非常的滿意,居然讓他五天時間就完成了任務,而且還出現在了自己麵前。對這個家夥現在越來越高看一眼了。
“費穆,現在前方的情況怎麼樣?”爾朱榮欣賞完了景色,就在大佛洞裏開始了軍議。
“正如王爺所料,葛榮那個老家夥,已經決定集中所有兵馬來進攻。就連攻打鄴城的兵馬也撤回。而且冀州城裏到處都在傳言,葛榮,老匹夫叫每個士兵都準備一根繩子,準備用繩子來捆綁你。“費穆說道。這些消息得到都是非常可靠的,因為不僅僅是有探報在冀州城內,而且也得到了高乾派來的人的消息。
“哈哈哈,準備的好啊,這些繩子我後麵都有安排。”爾朱榮哈哈大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