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故國後唐(1 / 2)

袁帆心道原來是這麼回事,心想這個吃貨,一頓海鮮竟然惦記了半個月。

“嘿嘿,放心,我說了請不會賴賬的。”

“那好,就今天。”

“今天?”

“是啊,明天我去上海,要一個月才會回來,你不會讓我再等一個月吧?小帆帆?”方詩韻調侃地說。

“行,你現在在哪?”

“我在我們公司呢。”

“你想去哪兒吃?”

方詩韻說:“隨便,你定就行,我在這兒還得忙一會兒,你先往這邊來,咱們在國貿彙合。”

“行,那我往那邊去了,你在網上找個海鮮飯店,到時候咱們直接去就行。”

“好,不見不散。”

“一會兒見。”

放下電話觀望了一下四周,高峰期還在持續,袁帆撇了撇嘴,隻好再往地鐵站方向回去。隨著人流進了地鐵站,排了一會兒隊之後,袁帆擠上了地鐵,盡管四周臭汗、臭腳以及香水味混雜,但袁帆甚至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不是因為習慣了,而是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注意到——他腦子裏,隻是在使勁回憶有關後唐的曆史——那個幾乎湮滅在曆史縫隙之中的朝代。

在袁帆的大學期間,中國古代史有幾節課講的是五代十國史。從整個中國史的尺度上看,五代十國是一個非常短暫的時期,時間隻有五十多年,而處於五代十國中期的後唐,持續時間更是短之又短,隻有十三年時間,在五代十國史上也隻不過占據了五分之一而已,更何況,還不是獨占,在後唐周邊與後唐並存的,還有好多個割據政權。

但是深究起來,這個後唐,從某種意義上講,算是一個‘正統’的政權(後唐的‘後’隻是曆史學為了便於區分加上去的,人家自己可是自稱大唐的),因為後唐是滅後梁而發家,而捅了大唐帝國最後一刀的,正是後梁。這也是為什麼後唐有擁有傳國玉璽的唯一原因——後梁篡了大唐帝國的權,得到傳國玉璽,後唐又滅了後梁,所以從後梁手裏拿到了傳國玉璽。在那幾十年裏,傳國玉璽的旅程是洛陽-開封-洛陽。

另外,雖然曆時極短,但卻並不是默默無聞,恰恰相反,這個後唐在滅亡之際,後唐的臣子卻做了一件在曆史上極為出名的事,這件事,對後世的影響,不可估量。那就是石敬瑭割讓了燕雲十六州。自此之後,中原政權的北部門戶,無險可守,直到宋朝滅亡,也沒有實現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政治願望。從某種意義上說,說這個危險的種子導致了北宋的滅亡也不為過。而從石敬瑭手裏拿走燕雲十六州的契丹……等等!!

正呆呆地看著地鐵窗外廣告牌神遊的袁帆忽然身子劇震了一下:契丹?為什麼又是契丹?——當然,袁帆很早就知道契丹收了十六州,這一點史書上白紙黑字的寫著,袁帆知道之後也並沒有引起任何注意。可是,那些都是袁帆去長白山之前的事情——也就是說,在袁帆最早讀到那些曆史的時候,並不知道在長白山的某個山洞之中,有一個契丹人留下的遺跡,而這個遺跡之中,又留著一個那麼那麼奇怪的異物。

而現在,引起袁帆注意的已經不僅僅是這些了,契丹人修建的地下世界,有一個異物,這個異物在袁帆手裏,變幻出了和氏璧——也就是傳國玉璽的紋路,而當袁帆遵循這個指引開始尋找的時候,卻又發現,原來契丹和傳國玉璽之間之間,竟還有這樣的關係!

史載,後唐最後一個皇帝李從珂,見石敬瑭大軍鋒芒不可抵擋,最後抱著玉璽在洛陽皇宮自焚而死。和氏璧史上首次也是最後一次從曆史之中‘正式’消失,後來雖說多人多次在某某地聲稱又發現了和氏璧,但畢竟疑竇重重,真實性大有折扣。不過如果深究一下,傳國玉璽在洛陽火中的消失,也很是奇怪,玉璽乃神奇玉石和氏璧所雕琢而成,按說尋常大火的溫度,是燒不壞玉璽的,後來石敬瑭大軍攻入洛陽,改國號為晉,自然也需要傳國玉璽來宣揚正統,不可能不去尋找。而背後虎視眈眈的契丹,定然知道傳國玉璽的赫赫大名,在那烈焰留下的廢墟之中,也沒理由放棄尋找。可是……竟然都沒找到?那麼,是不是還有一種可能:石敬瑭或是契丹人,實際上在廢墟之中找到了傳國玉璽,但是因為某種原因,將玉璽隱匿了起來,而不讓外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