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哎呦~”唐玉郎發出疼痛的慘叫,袁帆上去把唐玉郎扶起來,唐玉郎不住的揉著手腕,顯然這一下摔得不輕。

“這豆腐渣工程。”唐玉郎齜牙咧嘴的動了動手腕,檢查自己有沒有骨折。

“也還行,這地兒,三百年肯定是不止了,能撐三百年,也不算豆腐渣了。”金貝勒說著從口袋裏翻出了手電筒,往裏麵照,這時羅漢也走下來了——土塌陷成了一個斜坡,也用不著繩梯了。

唐玉郎摔這一下倒不要緊,整個地窖結構塌了下去,把方才袁帆和金貝勒看到的那個神像給擋住了——事實上整個地窖的半麵都塌了下去。

幾人在地窖這頭照了照,發現身後還有一個門洞,還有一個木頭門,金貝勒撿起一塊石頭朝木頭門砸了過去,那門被砸出一個大洞,然後整個麵倒了下來,年月太久,木頭都爛透了。

“這兒應該是個廟。”袁帆左看右看,沒有看到任何冥器,倒是看到了一些拜神之地的特征,比如牆邊上的幾個香爐。

唐玉郎也看到了香爐,這時候也顧不上手疼了,跑過去就把那幾個香爐抱了起來。看樣子,沉得很。

這幾個香爐都是三腳香爐,都是銅做的,仔細看時,雖說表麵上沾了很多灰塵,但是保存的還是相當完好。爐身上沒有花紋,但是爐肚子十分飽滿,其中一個爐子是沒有把手的,沒把手的那個,爐唇上刻著精美的花紋。

唐玉郎拿著的那個爐子。裏麵有不知存了多少年的香灰,已經發黑結塊。唐玉郎用小石片把香灰摳了出來,見裏麵還有三個爐腳留下的空洞。

基本上,確認是古物無疑。至少民國以前,現在造的香爐,留下這種洞,那反而更加費工。再看其他幾個爐子,唯那個沒有把手的沒有留下空洞。

唐玉郎把香爐拿在手裏,左照右照,忽然又了大發現似的,嚷嚷道:“嘿嘿嘿,這有字,這有字,這寫的‘大明宣德年製’。”

這立刻引起了幾個人的興趣,便翻開了其他幾個香爐來看,那牆邊一共放著大大小小五個香爐,都是銅質的,造型有差別,不過都是帶著把手和飽滿的爐肚的銅製三角爐。不同程度的生鏽,但是幾人都是具備基本文物常識的,知道這種程度的鏽蝕,隻需要很簡單的操作就可以恢複到原本的樣子。

“大明宣德……”袁帆手裏拿著那爐子,嘴裏嘟囔著。

“宣德是不是明朝末年?”唐玉郎問袁帆。

“不是,算是明朝初年。”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號,這個年號前後維持了10年,宣德十年的時候,宣宗駕崩,繼位的明英宗沿用了宣德十年的年號。

十年,在曆史長河之中不過短短一瞬間。明代器具甚多,佛像、瓷器較為多見,香爐也算是明代古董之中,市麵上流傳較多的。不過這大名宣德年間的爐子,還真是其中比較出名的,之前在北京一場拍賣會上,一款大名宣德年間的香爐孤品,拍出了九百七十萬的價格。而那已經是幾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太平盛世,古玩行業愈發火爆,往往某些在兩千年左右幾千一萬塊的東西,就可以拍出來幾十上百萬的價格。宣德爐作為有一定名氣的精品香爐,如果手中這幾個都是真的,那還真的有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