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山之上,大雪飄飄,雪兔草中藏,飛鴻難覓影,千裏望去白茫茫,萬裏看去鵝毛飄,好一個大雪封山的景象!
山頂定道觀中,一個須發皆白,鶴發童顏的老道士,盤坐於靜室之中,蒲團之上。但見他雙目垂簾,手掐子午,似一塊磐石般不動不止,又如一棵老樹生機內斂,隱而不發。
他是一個道士。
修道之士。
何為修道人?這世上有一類人,他們修持己身,煉精化氣,他們感悟道理,上體天心,他們追求得道長生,擁有通玄法力。在世間百姓眼裏,修道人本領高超,有種種奇妙手段,故將他們尊為神仙,聖人,而他們自己,卻仍在為那傳說中的仙鄉神土,天宮妙境而不斷修行,可絕大多數,卻都隻看見了修行的門檻,久不得入內。
世上修道各門各派,因其傳承不同,理念不同,故而修行功法道訣,亦是不同。其中變化頗多,逐而有各門派先輩,為本門法訣劃分境界,以引導後人弟子修行,這便又是各家不同,於是便一道行深淺高低,漸漸形成了三六九等的稱呼:
不入等者,靈覺初醒,氣感稍現,不得正法,不入真傳,僅有延年益壽之功,而與常人無大差異,世上六成以上修道人,皆是此境,就比如說那老道士。
第三等者,精氣神完滿充沛,得修正傳道法,靈覺凝煉成神識,能施道術,運神通,乃是人上之人,號為上人。
第二等者,修行漸深,道行更長,元神寧定,神識入微,能知世間妙理,可遙望無上大道,騰雲駕霧,法力更是高超,尊其為真人。
至於最上等者,是乃人世之巔峰!功果半成,眼可觀道,心如明鏡,不落塵埃。法力通玄,能翻江倒海,壽命悠久,是長生久視。修行到這一步,已是人間之極限,世間罕有,稱其為大真人,至人,半仙,不一而足,總之,是為舉世所尊。
……
書歸正文,那老道士這般行了半個時辰的功後,收訣睜眼,拂袖起身,他暗暗歎道:“歎,終究年歲大了,怕是再怎麼練,道行也進益不了了吧,終究是沒有福緣。”
正當老道士一陣搖頭歎息之際,忽的聽見砰一聲巨響,他心頭一動,連忙起身打開了門,抬眼看去,這一看,便驚到了這老道士。
但見門前,站著一名年輕道士,腳蹬麻鞋,穿一件單薄的舊道袍,長發有些淩亂,僅用一根布條稍稍紮了一下下。雙眸幽黑,似是無神,又宛若深井般幽不見底,右腿似乎受了傷,懸在半空,左手執一根破木棍,支撐著身子,看起來好不落魄!
“道長,話說大家都是出家人,見了山門便有三升米分,小道知行,雲遊至此,不幸遇上大雪封山,還望道長可以容留幾日。”那年輕道士嘴角一勾,原是個來掛單的。
“哦,貧道問雲。”老道士這才回過神來,定睛看去,那年輕人似乎並無半些修為,他便放下了心來。畢竟修道人,可不是那麼好遇到的。問雲老道想到此間,便請進了那知行。知行一拱手,權作回應,一撩道袍,走了進去,問雲隨其後,頃刻間,二人便已轉入正堂,分定主賓,在道祖像前,落坐下來。
觀外風雪呼嘯,吹擊著觀門,發出陣陣聲響,在這空寂的山中,聽來格外瘮人。
二人相對無言。
許久,問雲先是按捺不住了,匆匆起身行了個禮後,便舉步回到自己房中,隻餘知行獨坐在道祖像前。知行微眯雙目,渭然長歎一聲:
“回來了呀!“
遠處,某個山穀之中,在層層積雪下,一隻利爪,猛然探了出來!
風雪,交織成了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