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竊分子李易飛快從詩詞創作現場逃離之後,在路上喃喃自語,當然是無聲的:“老薑,瓊瑤阿姨,對不起啦,一不小心讓你們的成名曲提前到了一千年。但願她們記不住這些詞曲,很快消亡,以後還是你們的。”
回到‘鎮安坊’,李易輕車熟路的來到廚房,剛好有人在做菜,因為袁銅被李易叫去負責加熱結晶精鹽了,所以,現在的廚子是新來的,是袁銅的師弟。或許袁銅跟他說起了李易,所以對李易特別的熱情。
不過,菜實在是不好吃,李易試吃一口後,實在難以下咽。所以李易決定自己弄一些好吃的來。
環視廚房,李易發現還有一些剩下的白菜和竹筍,讓李易覺得慶幸的是,豬肉還沒有下鍋,李易從中挑出一塊五花肉,不大,也就二兩左右。
拿起一顆白菜和一根筍,李易在新來廚子詫異的眼光中,飛快的作出了‘清炒白菜’和‘竹筍肉絲’。滿滿的盛了一碗飯之後,將菜堆滿碗後,捧著離開廚房,留下的一半菜肴就給廚子嚐嚐鮮吧。
李易不知道的是,他離開廚房之後,廚子嚐過李易的菜肴之後,嚎啕大哭。第二天天還沒有亮就離開了‘鎮安坊’,臨走時留下話來,不學到正宗的廚藝就不回來了。
李易沒有想到,自己的無心之舉讓東京汴梁在十年後多了一個著名的廚師,而當大家問他,印象最深的菜肴是什麼時,他毫不猶豫的說道‘清炒白菜’和‘竹筍炒肉絲’。
安安心心的吃完自己的晚飯之後,李易從廚房拿來爐子和熬藥用的瓦罐,根據藥堂的吩咐,李易給自己熬了一大盆的藥汁。到了晚上,李易從想起,今天忘記買燈火了,又得摸黑一個晚上。
子夜時分,萬籟俱寂,李易強忍著睡意,在床上盤腿坐好,開始修煉,不過這次李易修煉的是‘醫道先天功’。
半個小時後,一點青光在李易身體中流轉開來,不循著任何經脈,李易的身體像是一個盛水的容器,那那一點青光就是水中的魚,不停的遊走著。初時隻是小小一點,像是灑下的魚苗,但遊走了幾個時辰,便略微的大了一些,直到清晨的到來,那一點青光才慢慢地在李易的丹田中隱去。
李易靜靜的盤坐在床上,隨著青光的隱去,他的意識變得無比清晰。
腦海中‘醫道先天功’的那些似是而非的功法內容,現在已經不再渾渾噩噩,而是恍惚間有幾分清楚。那些修行的法門不是文字,也不是圖案。文字圖案終歸還是為了傳遞某種信息,但在傳遞的過程中必然造成扭曲和誤解。
但現在李易感覺,木牘注入自己腦海中的東西,一個個都準確明晰,就像是直接把那種信息傳遞給了自己一般,不借助任何中介,就算是目不識丁的人也可以明白過來。
此時的李易除了讚歎古代道家法術的神奇之外,對於木牘上所講的東西更是無比的用心。成就先天,成仙成佛,大概是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的情結吧!隻是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自然現象被科學解釋,道家法術這種東西也就漸漸被歸於迷信,漸漸的消散在現代人的心中。
李易睜開眼睛時,已經是紅霞滿天,東方欲曉。
下床,李易舒舒服服的洗漱一番後,神清氣爽的走出小院,其實所謂的洗漱也就是用水漱口,用清水擦臉,這個世界沒有牙膏,沒有牙刷,隻有青鹽和木棍,毛巾是有,但是李易以前沒錢買,現在有錢卻又還來不及買。
漫步在前麵的小花園裏,李易心裏想著自己未來的打算,李易現在所處的是宋神宗趙頊的時代,宋代的科舉,大體同唐代一樣,有常科、製科和武舉。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為減少,宋太祖為了選拔真正踏實於封建統治而又有才幹的人擔任官職,為之服務,於開寶六年實行殿試。自此以後,殿試成為科舉製度的最高一級的考試,並正式確立了州試、省試和殿試的三級科舉考試製度。殿試以後,不須再經吏部考試,直接授官。
而英宗治平三年,正式定為三年進行一次科舉。每年秋天在各州進行考試,就是州試,第二年春天,由禮部進行考試,就是省試。省試當年進行殿試。殿試後分三甲放榜。
宋代科舉在考試內容上也有了較大的改革。宋代科舉基本上沿襲唐製,進士科考帖經、墨義和詩賦,但是進士往往以聲韻為務,對明經隻強記博誦,而明經的其中義理,都認為學而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