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見老伴交費去了,就走進醫生辦公室對醫生說:“醫生,我得的啥病我早就知道了,從得的那一天開始我就知道情況不妙。都活了這麼大歲數了,我什麼都看開了。我假裝不知道,是怕老伴傷心啊。老伴跟了我50來年了,沒過一天好日子,我以前脾氣不好,沒少打她罵她。如今,我老了,兒女見我病了,都躲得遠遠的,還不是老伴,不離不棄地守著我。老了才知道老伴的好。我覺得對不起她啊!”
聽了這番話,又看到老伴攙著老頭慢慢走出醫院大門,醫生、護士的眼睛都不禁濕潤了。
這是讓許多年輕人動容的一幕,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夫妻敬愛多長壽。”人老了,不可無伴;老夫老妻在一塊兒,沒事可以聊聊天,相互有個安慰,有個頭痛腦熱的也能互相照應,互相體貼。
廖奶奶年輕時經人介紹,與一個名叫周石的男人結為夫妻。她說:“年輕時,我們兩個挺恩愛的。我在鄉鎮工作,他種地,20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物資非常缺乏,為了讓我多吃點,每頓飯,丈夫總讓我和孩子多盛一點,最後留給他自己的就很少了。家裏的重活他從來沒有讓我幹過。”
回憶起和老伴相依相伴的那些歲月,廖奶奶眼裏噙滿淚花:“老頭子總是心疼我在鄉鎮上班辛苦,家裏什麼事也舍不得讓我幹。記得剛嫁過來那會兒,村裏人都說,我在那個窮家待不下去,遲早有一天會走。但我發現他對我格外關心體貼,從那時起我就下定決心,不管生活多麼艱苦,我都要和老伴一生一世……”60多年了,回憶起那些往事,老人心頭還熱乎乎的。
多年來,兩人相濡以沫,上孝公婆,下育子女。轉眼,兒女也長大成人了,他們也老了。正當他們以為可以無憂無慮地過幾天安生日子的時候,丈夫周石2002年不幸中風癱瘓。年逾古稀的廖奶奶就獨自承擔起照顧癱瘓丈夫的責任。每天不嫌髒不嫌累地照料丈夫大小便,幫他洗澡、翻身、按摩。為保證丈夫有充足的營養,廖奶奶每天變換菜式,做可口的飯菜給丈夫吃。有一次,老伴從床上摔下來,導致鎖骨骨折而住院,在醫院治療一個多月,依然眼神發直,沒有吞咽反應,腿腳沒有知覺。醫生告訴廖奶奶:“恐怕是沒指望了,準備後事吧。”廖奶奶非常堅定地告訴醫生:“隻要老伴有一口氣,即使每天擦屎端尿,我也要陪著他。”像這樣的“險情”發生過幾次,都是廖奶奶的不離不棄,激起了老伴求生的欲望,從鬼門關裏逃了出來。臥床十幾年,老伴身上沒有長過一個褥瘡,甚至沒有感冒過一次。廖奶奶介紹自己的護理經驗:“平躺一會兒,側著躺,三麵倒,看哪麵皮膚發紅,就少躺一會兒。夏天,胯骨部位還要經常用酒精消炎,平均兩小時給他翻一次身。”
隻要天氣晴朗,小區附近的人們就能看到廖奶奶用輪椅推著老伴在路上散步,這一推就是10年。有時,廖奶奶把老伴推到院子裏,曬曬太陽,給老伴講年輕時經曆過的事情,老伴偶爾也會皺皺眉或者微微一笑。每當這時,廖奶奶就感到欣慰極了,“隻要老伴有一口氣,我就要照顧他。”2012年1月31日,84歲的周石帶著幸福的微笑和對老伴深深的眷戀離開了人世。
“從結婚那天起,我們的命運就緊緊地連在了一起,不管人生路上會遭遇什麼,我們都要肩並肩、手牽手,互相攙扶著走下去。”廖奶奶認為,自己照顧老伴是理所應當的,是每對夫妻都必然要做的事。
有首歌裏這樣唱道:“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直到我們老得哪兒也去不了,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裏的寶。”夫妻在長期的婚姻生活中,你有恩於我,我有恩於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牽掛,相互體貼。人間最完美的婚姻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