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水,放一點糖,它就是甜的;放一點鹽,它就是鹹的。想調製成什麼味道,全在於自己的心境。再窮的人也能說出一大堆令他開心的事,日子再難過,也仍然有期盼,有幸福,有開懷大笑。錢多不見得幸福,家徒四壁也不見得不幸福。有錢人就按有錢人的方式去生活,沒錢人就按沒錢人的方式去生活,同樣都可以過得幸福。
現代人守著衣食無憂的日子,卻總覺得自己身上的衣服不夠漂亮,房價漲得太高,汽車買得起養不起。明明衣食無憂,身體健康,卻把甜日子過得苦苦的。一些老人看到年輕人天天抱怨不止的樣子,掛在口頭的一句話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都希望自己更富有,更漂亮,更快樂。但是,你也應該明白,即使啃著黃連過日子,也要學會苦中作樂,把苦日子過甜。
什麼是苦日子?也許有人認為是貧窮,是從不知鮑魚為何物的清淡時光。但事實是快樂與財富不能畫等號,快樂與地位也沒有關係。真正詮釋快樂和幸福的人,不是富豪,不是權貴,往往是那些地位平凡甚至地位卑微的人,他們用自己的行為,向人們詮釋了快樂的內涵:幸福,不在於外在環境多麼優越,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境!也許還有人認為,苦日子是遭遇了不幸的打擊,但實際上不幸也沒有剝奪你快樂的權利。比如,諾貝爾發明炸藥,屢試屢敗,可他最終渾身是血地從火堆裏邊爬邊興奮地高喊:“我成功了!”
日子是苦是甜,並沒有一個標準可以界定,隻要我們的心態是積極樂觀的,那麼,即便是苦日子,也能過出甜滋味。
4.人生雲水過,平常心自然
平常心告訴我們——在滾滾紅塵中,你麵臨浮躁、悲喜、嫉妒、榮譽、不平、迷茫、沮喪、恐懼,甚至絕望時,要用一顆對生命的感恩之心善待自己、寬容他人,在平平淡淡中萬事隨緣,真正感悟平常人生之無限魅力。平常心是塵世中的微笑,是物欲中的淡泊,是風浪中的平靜,是困厄中的坦然。
據《金剛經》記載,佛祖的生活和普通僧人沒有什麼區別,每天,他都像普通的印度人一樣,光著腳走在街上,和他的門徒一樣,挨門挨戶去化緣,然後自己捧著飯缽回住處吃飯。吃完飯,收拾好缽具,就打水洗腳,洗完腳,還要整理一下房間和打坐的地方。這些事情全部由佛祖親手來做,絕不假手他人。在平時,佛祖看起來和平常人沒有任何不同,所做的事都很平淡,很具體,很普通。這就告訴我們,偉大的人在平日裏和其他人沒有什麼不同,也不應該有不同。
星雲大師到台灣某地講經弘法,半路上遇到了嚴重的堵車。為了不耽誤時間,當地政府派了兩輛警車一前一後,專門為星雲大師開出一條通路來。隨行的徒眾一陣歡呼,皆麵露得意之色。大師將這一切看在眼裏,他不失時機地問徒眾:“假如警車載我不是去趕赴會場、不是去講經弘法,而是押著我準備送進囚牢,你們心中會有什麼想法?”
“那心情就大不一樣了。”眾人紛紛道。
星雲大師說道:“一般人上了台就好歡喜,大肆慶祝,一旦下了台,就失魂落魄,好像人生死了一半。實際上,不管上台下台,都應該平常心看待。上台也好,下台也罷,都要歡喜。”
大師說的就是平常心。人生是悲是喜,是好是壞,是風是雨,對淡定的人來說,都不過是人生最自然不過的事,不值得大驚小怪,更不會隨之改變自己的情緒。平常心就是在任何場合下,都能自然放鬆,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大部分人都很難做到擁有一顆平常心。缺少平常心的人總是不能滿足,豔羨別人的富足,看不透世間的名利得失。在生活之中,因物質的多寡而煩憂。沒有一顆平常心,我們就無法體味人生幸福的真諦。
馬寅初曾因“新人口論”遭到批判,並被撤銷北大校長的職務。那天,他正在家裏看書,兒子從外麵回來,說:“爸,你被撤職了!”他頭都沒抬,目光還在書上,隻淡淡地應了一聲:“哦!”十幾年後,馬寅初平反昭雪,官複原職。這天,兒子又從外麵回來,告訴他:“爸,你官複原職了!”他眼皮都沒抬,繼續翻他的書,似聽非聽地應了一聲:“哦!”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愈是具有平常心的人,愈能幸福。
從前,在迪河河畔住著一個英格蘭最快活的人,他的名字叫傑克。傑克是那麼的快樂,從早到晚,不管有多忙碌,他總是歌聲不斷,他的快樂也“感染”了周圍的人,隻要是見到傑克的人,就會不由自主地快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