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眾人都不解,看著葉玄,等待他解釋。
“對,烽火台!這是一種用來傳遞軍情的東西,實際上是巨大的爐子,每隔一定的距離設置一個。發生敵情的時候,就點燃,燃燒起來的煙霧可以升起來很高,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得到,然後下一座烽火台就繼續點火,這樣將消息傳遞下去,比起快馬不知道要快上多少倍!”葉玄說:“千裏之外,也有可能片刻之間就得到消息!”
眾人眼裏都射出異樣的神采,這個方法,的確是非常絕妙的,如此一來,千裏之外的敵情,很遠就可以看得到,省時間是一方麵,關鍵是,他能及時的將軍情傳達,方麵增援等等措施的實施!
“可是,燃燒煙霧的話,很容易就被風吹散了,那樣遠處就看不到了,這怎麼解決!”李赤略作思考,已經肯定了葉玄的這個方法,隻是有些細節問題還是要先問問。
葉玄微微一笑,這個問題早就準備好了,就等著人問呢。不得不承認,葉玄有時候還是很喜歡扮酷的,通俗且流行的說法就是裝逼!“這個是可以解決的,隻要用蘆葦,紅柳這樣的燃料燃燒,產生的煙霧就會筆直的上升,就算受到一些風力的影響,也不會偏移的。這種煙霧叫做烽煙。”
烽火煙又叫狼煙。但是葉玄沒敢說狼煙,免得太奇怪的詞語會被問到自己是怎麼知道的,葉玄解釋起來肯定很麻煩。有說狼煙就是狼糞燃燒產生的。但是有學者研究考察發現,烽火台裏麵的燃燒殘渣是蘆葦和紅柳等,甚至還有可能是雜草。試想,全國邊境那麼多的烽火台,全部使用狼糞,那需要多少,而且和平年代還要燃燒“平安煙”,需要的就更多了,怎麼可能全部用狼糞呢。
關於燃料之說,敦煌學者李正宇先生在《羊城晚報》上即這樣認為。那麼,為什麼有“狼煙”之謂呢?李正宇先生說,狼是古代匈奴、突厥、吐蕃等少數民族的圖騰,其軍隊被中原人稱為“狼兵”,所以為中原報警的烽火被稱為“狼煙”。李正宇先生的看法很有見地,盡管“狼兵”之說的依據不太充實。
“而且,我們可以用很大的鬥笠,蓋在烽火台頂端,空著煙柱的斷續,然後來傳遞不同的信息。比如,外敵入侵,我們直接燃燒烽煙,而有了其他情況,比如說敵人退了,我們就拿鬥笠蓋在上麵,揭開,蓋上,揭開,蓋上這樣的方式,這樣在遠處看到的就是斷斷續續的煙柱,一目了然,很簡單,要表達其他的意思,也可以提前都約好,就可以了!”葉玄娓娓道來,越說,眾人的眼光越亮,看他的眼神就越是佩服。
“想不到葉百夫長竟然能想出如此絕妙的辦法,這樣一來,可就解決了一個大大的難題。我真是奇怪,葉百夫長怎麼會想到這樣的辦法的?”唐將軍快人快語,代表眾人發問。
葉玄早就料到也會有此一問,心裏得意那都是曆史上的老套辦法,他隻不過是順手拿來使用了而已。但是這則麼能告訴麵前這些人,否則被拿去當怪物解剖了也不是全無可能。於是清了清嗓子說:“說出來不怕各位將軍大人恥笑,在下剛才來的時候,看到城內有人做飯,那炊煙嫋嫋升起,非常美麗。於是剛才突發奇想,才想出來這麼個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