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儒家論道 縱橫捭擱(上)(2 / 2)

“什麼!”

嬴政一聽,大驚失色,隨即虎目之內,一絲殺機顯露,整個寢宮之內,霎時籠罩在王威之下,宮女嚇得急忙匍匐在地,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半晌之後,秦王宮內,信鷹漫天飛去。一夜之間,山東六國內的大秦使臣們,紛紛接到了秦王的帝國密令:解武關被圍之險,不惜一切代價!

頓時趙、燕、韓三軍十餘萬主力大軍,圍困長安侯於武關山塬裏的消息在六國內不脛而走,天下各國驚駭莫名,嘖嘖稱奇。

這長安侯千裏奔襲,助齊滅衛,搞得齊、魏、楚三國盟約破裂,紛紛秣兵曆馬,眼看就要開戰。而六國人也本以為秦軍在函穀關必勝,可是卻沒想到,長安侯居然在這個時候被困死武關。華夏自有戰事以來,何曾有過此等轉勝為敗的事跡,隻能說龐媛起死回生,如有神助!他們本以為魏齊楚三軍一撤,六國合縱必敗。贏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可是萬萬沒想到卻是讓這龐媛生生的做成了,如何不令人乍舌變色!

一時間天下議論蜂起,紛紛揣測趙軍究竟能否殺了長安侯?

此時,戰國邦交風潮又一次旋風般卷起。秦國接到秦王密令的使節奔走求援,而趙國的使節則處處狙擊,山東五國費盡思量的拿捏情勢,盤算著在這最微妙的關頭,將這份最要命的邦國大注押在誰的身上!

如果是押在秦國,那最後是趙國大勝,他們會不會被趙國疏遠!可是押在趙國,若秦國脫險,那以暴秦的凶性,一定是牢牢記住了這筆最危機時刻的落井下石之仇!屆時,等到秦國喘過氣來,他們立即便有滅頂之災!

於是這一夜之間,秦國使臣在六國內各處奔波周旋,卻遇到了各國君臣連綿不斷的虛與委蛇,無數他國大臣紛紛穿梭刺探,一時間誰也看不清楚武關戰局的真實內幕。

其他幾國君主既不想得罪大趙,也不想開罪暴秦,最後秦國使臣們隻能望天空歎,祈禱上蒼開恩!

次日清晨,太陽才爬上了山頭,廣袤的河穀山塬一片血紅一片金黃。

“嗚嗚”一聲,牛角號便在趙軍陣中淒厲奏響,直上雲空,隨即隆隆戰鼓便如沉雷般在河穀轟鳴開來。

須臾之間,趙、韓、燕三軍圓陣全部大開,大片各式紅色旗幟如潮水般湧出。

“趙”字大旗下,龐媛冷酷木然地走在最前列。短衣鐵甲,長發披散,一口戰刀扛在肩上赳赳向前。身後便是無邊無際全部步戰的趙軍將士,長矛彎刀一律上肩,踏著鼓聲轟隆隆向武關城下壓來!

此時,韓軍大陣,張良走出。隻見他俊逸的臉龐上露出一絲期待,身穿儒服,雪花長衫蕩著兩道紫金長纓,末端掛著碧綠的腰佩。頭上高發被儒巾紮起,一雙劍眉筆直濃厚,眼中似有濃霧,似有星辰,當得是清晨明亮。

龐媛看了一眼張良,眉頭微皺,喝道:“子房先生,此去若能勸得長安侯投降,免於刀戈,本將稱諾不殺他,若是他不同意,那就讓他跟隨整個武關一起覆滅吧!”

張良聞言,又看了一眼不語的父親,急忙拱手說道:“在下必定盡力!”

此時一道身影劃過,卻是墨家纏子墨風,隻見他臉上帶著壞壞的笑容,徘徊在張良四周,留下無數殘影。

隨後高漸離、琴女二人從燕國軍陣中走出,來到張良身前。

“子房先生,我怕長安侯狗急跳牆,傷害於你,便讓墨家的高手們保護你進去!”

燕軍大陣之中,太子丹說完,對著張良抱拳一笑,滿是鼓勵!

張良見此,急忙躬身一禮,而後轉身向著遠處巍巍武關走去。